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天净沙·秋思》。

2.准确理解小令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流畅准确地翻译全文。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小令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学习借助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5.感受作者羁旅漂泊的愁苦,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小令中意象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体会马致远小令的独特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古曲《汉宫秋月》,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师:同学们,在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几位同学分享感受)

2.展示几幅秋天落叶飘零、古道西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师:看着这些图片,大家能联想到哪些词语或者诗句呢?

生:可能会回答“秋风萧瑟”“落叶归根”“古道西风瘦马”等。3.引出课题《天净沙·秋思》

师:在古代文学中,秋天常常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看看他在秋天里有着怎样的思绪。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3分钟)

1.介绍作者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

作品多以豪放洒脱、清逸苍凉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文人的苦闷。

2.介绍元曲相关知识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曲牌规定了曲子的格律、字数、平仄等,题目则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或内容。

(三)初读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天净沙·秋思》,要求读音准确、节奏恰当、语调抑扬顿挫,同时注意语速的控制,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达诗歌中蕴含的凄凉、愁苦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跟随教师的范读,模仿其读音、节奏和语调,自由朗读诗歌。在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如“藤”“昏”“鸦”等字的读音;同时,感受诗歌的节奏,划分出正确的节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倾听学生的朗读,及时纠正学生在读音、节奏方面出现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从读音、节奏、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朗读较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同学,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帮助他们改进。

4.全班齐读

在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诗歌,要求声音整齐、洪亮,读出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5.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翻译诗歌

学生自主阅读课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游子)等。

然后,学生逐句尝试翻译诗歌,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最后,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分享自己的翻译,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意思有正确的理解。

(四)精读赏析(15分钟)

1.分析意象

提问:这首小令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主思考,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描绘出一幅画面:

在一个深秋的黄昏,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树木,树枝上栖息着几只黄昏时归巢的乌鸦。不远处,有一座小桥横跨在潺潺的流水上,桥边是一户人家。古老的道路上,萧瑟的秋风中,走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夕阳西下,游子骑着马在这凄凉的景色中渐行渐远。

小组讨论: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意象的特点和情感内涵。例如,“枯藤”“老树”给人一种衰老、衰败的感觉,象征着生命的枯竭和时光的流逝;“昏鸦”在黄昏时归巢,而游子却漂泊在外,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游子的孤独和凄凉;“小桥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