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刘才doc.docx

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刘才doc.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0steoporosis, OP)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点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要紧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青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样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样指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要紧发生在青青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病理生理、社会意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峻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二、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一)不可操纵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二)可操纵因素

低体重,性激素低下,抽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人少),有阻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阻碍骨代谢的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份)。

三、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初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病症,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觉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一)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峻时翻身、坐起及行走有困难。

(二)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峻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紧缩性骨折会致使胸廓畸形,腹部受压,阻碍心肺功能等。

(三)骨折

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四、诊断要点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腕。

(一)脆性骨折

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表现,有过脆性骨折在临床上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二)骨密度测定

骨矿密度(BMD)简称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和评判药物干与疗效的最正确信量指标。骨密度仅能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骨折发生的危险与低BMD有关,假设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

1.测定方式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式,其测定值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其他骨密度检查方式如各类单光子(SPA)、单能X线(SXA)、定量运算机断层照相术(QCT)等,依照具体条件也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

2.诊断标准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的程度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峻骨质疏松(WHO:GuidelinesforPreclinicalEvaluationAndClinicalTrialsInOsteoporosis,1998,Geneva)。此刻也通经常使用T-Score(T值)表示,即T值≥一为正常,一T值一1.0为骨量减少,T值≤一为骨质疏松。测定部位的骨矿密度对预测该部位的骨折风险价值最大,如髋部骨折危险用髋部骨密度预测最成心义。DXA骨密度测定值受骨组织退变、损伤、软组织异位钙化和成份转变和体位不一样阻碍会产生必然的误差,也受仪器的精准度及操作的标准程度阻碍。因此,应用DXA测定骨密度要严格依照质量操纵要求(参考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的共识意见)。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推荐测量部位是腰椎1~4和股骨颈,诊断时要结合临床情形进行分析。

3.临床指征

(1)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2)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3)有脆性骨折史或/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年人;

(4)各类缘故引发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5)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6)同意骨质疏松医治进行疗效监测者;

(7)有阻碍骨矿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史(可参考有关章节)。

(三)骨质疏松症的其他评估(筛查)方式

1.定量超声测

文档评论(0)

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