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油藏地质学第3章油气藏.pptx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油气藏

(OilGasReservoir);气苗;§1油气运移(PetroleumMigration);油气运移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

初次运移: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中的运移。

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后的一切运移。;二油气初次运移(PrimaryMigration)

㈠油气初次运移物理状态(相态);-在石油大量生成的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对其溶解度的提高只有十分有限的作用;物质平衡计算:

根据已知油田的烃源岩的累计压实排水量和石油聚集量算出,假如这些石油是以水溶相态运移并聚集起来的话,则要求石油的溶解度至少应该达到1000-10000ppm.

因此,(分子)水溶相态不是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相态.;2、游离相态运移

油相运移:; 由于在石油大量生成的同时天然气也在大量生成,而天然气在油中的溶解度又较大,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天然气可以溶解在油中被带出烃源岩.;注意:油气初次运移取决于烃源岩的岩石类型、组构特点、地层温度和压力、埋藏深度、孔隙度大小和孔隙水多少、有机质类型及生烃量和生烃性质等多因素,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岩性、不同深度情况下油气运移的相态不同。

;㈡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和方向

1.压实作用(重要动力);横向厚度变化的楔状新沉积物层的加载;在砂-泥岩剖面中,砂岩和泥岩都会经历压实排水的过程.但由于泥质沉积抗压性差,其压实效应相对较强.因此在压实作用下,泥质烃源岩中的流体将排向相邻的砂岩层中.;注:

⑴不同沉积物抗压性能不同,其压实效果不同;对于一个碎屑岩沉积盆地,从微观上看,压实流体由泥岩向砂岩运移;从宏观上看,流体总是由深部向浅部、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

⑵深度不同,泥质沉积物排水表现不同

;2新生流体的增压作用;3流体热增压作用;4渗析作用;㈢油气初次运移的时期、通道、距离

1初次运移的时间

一般认为,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与烃源岩的主生油期相对应。

根据泥岩的孔隙度、时间的变化以及烃类的形成,可以将压实和成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压实:φ=80→30%,T<60℃,液态烃没有生成,甲烷生成;

2.中期压实:φ=30→10%,H>1500m,T:60-100℃,有机质成熟,大量地向液态烃转化。

3.后期成岩重结晶阶段:形成固结岩石,φ变化小,T高,有机质过成熟。

;2通道

孔隙、微层理面、微裂缝

未熟—低熟阶段,通道主要为孔隙、微层理面;

成熟—过成熟阶段,通道主要为微裂缝;

埋深增加,温度升高,流体热膨胀,内压力超过岩石机械强度,产生垂直微裂缝。

Kerogen热演化生成大量液态烃、CH4等,使生油岩内压力不断增大,产生微裂缝。;;Tissot(1978)和Barker(1981)提出综合模式:

1.烃源岩埋深1500m:未成熟阶段

产物以生物CH4气为主,地层水较多,以水溶相运移最有可能,以水作为运载体,部分生物气也可以游离相运移。正常压实排烃模式。

2.埋深1500--4000米:成熟阶段(生油窗)

液态烃大量生成,油相的相渗透率增大至临界值后,以游离油相运移。气体多溶于油中,呈油溶气相运移;异常压力排烃模式。

3.埋深4000米: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高成熟阶段,液态烃发生高温裂解,形成大量气态烃,液体溶解在气态烃中以气溶油相运移,气态烃作为运载体。

过成熟阶段烃源岩中的可动水已很少,干酪根只能生成干气甲烷,天然气呈游离气相运移。扩散模式

碳酸盐岩——缺少水来源,压实作用弱,以游离相排出。;三油气二次运移(SecondaryMigration)

㈠二次运移相态

油气以具有一定体积的游离相态进入储层:

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油气会立即形成油滴/气泡。随着进入储层的油气不断增多,油滴/气泡将连接合并,直至其连续高度达到一定值后,即可在浮力作用下进行运移.

油气以溶解状态进入储层:

随温度/压力的降低,油气将从水中分离出来,进而以游离相态进行运移。;;㈡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作用力;;2毛细管力;3水动力;;㈢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

二次运移的方向,遵循沿着阻力最小的途径,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这一基本规律。

位于生油凹陷内部的隆起区及生油凹陷四周的隆起区和斜坡区,特别是其中的长期继承性隆起区,往往是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指向区。;㈣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距离

1、通道

储集层(疏导层)的孔隙、裂缝

断层–可将地层剖面上相隔甚远的烃源岩与储集层沟通;常成为次生油气藏成藏中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散失的主要通道类型。

不整合面-可将平面上相隔很远的烃源岩与储集层沟通,常作为油气大规模横向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