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显著特点是“乱世”和“治世”的交替出现。将这些“乱世”“治世”与中国过去2000年来的冷暖期进行对比,则可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大凡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人口增加的“治世”,恰处于气候暖湿期或冷暖转换期中;而民不聊生、国势衰落、战乱横生、人口减少的“乱世”,则几乎都位于寒冷的气候阶段。二是“大一统”王朝的前期往往气候温暖,较多出现“治世”,而其后期则多气候异常,出现“乱世”。据统计,过去2000年中可称得上盛世、大治和中兴的局面总共有31个,其中25个出现在气候较暖的时期或冷暖转换期中,7次大规模的国家动乱,都发生在冷期中。

这样的对比结果,或许与农业这一“国之根本”对气候变化的强敏感性有密切关系。气候温暖,适宜耕作的土地扩大,单位亩产和总体收成增加,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矛盾被有效削弱,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而气候转冷,“风雨不时,则伤农桑;农桑伤,则民饥寒;饥寒在身,则亡廉耻,寇贼奸宄所系生也”(《汉书》卷74《魏相传》),原先被削弱的社会矛盾因贫困而凸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愈发激化,社会动乱也就在所难免。在长期的动乱后,旧有的生产关系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一旦气候转暖,生产力又得以发展,社会遂随之进步。

从多个历史个案的对比来看,气候变化只是影响“治乱”的重要因子之一。“治”“乱”与否,既与气候变化有关,还要看统治阶级如何应对。例如清代晚期的19世纪50年代,气候寒冷,大范围的气候灾害导致全国农业歉收,民生难以为继,加以当时吏治十分腐败,统治阶级面对灾情碌碌无为,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引发,社会全面动乱。相较之下,气候更为恶劣的5世纪末,华北异常陨霜不断,农业连年歉收,孝文帝却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北魏因之未有大难。相反,隋炀帝时的气候仍旧延续隋初的温度,但炀帝大兴土木,连年征伐,导致农民力极大损耗,百姓怨声载道。故而先前的“开皇之治”不复延续,天下大乱。

当然仍需指出,如果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力度超过政府适应能力,如同17世纪中叶的中国及许多其他国家所面对的那样,那么整个社会系统的崩溃就会成为事实。自16世纪末起,中国旱涝相继、飞蝗遍野。崇祯即位后,灾荒更加严重,1638-1643年的连旱灾害,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严重,有可能是中国东部地区过去2000年来之唯一。当时,尽管崇祯勤于政事,竭力筹措费用,对内尽可能赈济灾民,对外努力消除边患。然而,在“以农业立国”的自然经济时代,农作物连年大面积歉收所带来的财政危机还是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亡。

(摘编自葛全胜等《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初,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在《亚洲的脉动》一书中便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外患内乱与气候变迁有关,农牧社会时期,历史大事件与自然环境有因果关系。如果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草原生态植被环境良好,牧草茂盛,游牧民族的牲畜繁衍旺盛,生产稳定,社会经济生活则较为安定,其对农耕民族的争夺战争就会减少,黄河流域社会比较稳定,会极大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北方游牧民族南迁往往是因寒冷气候使其基本生存和生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举南下对中国北方汉族人口东移南迁的作用,不仅在于战乱对经济的极大破坏,而且严重分散统治者的治国精力,更重要的是汉族地区也同样经历了寒冷气候对农业生态的极大破坏,在经济上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抗衡的力量,经济的困难加重了内乱,内乱外患更使北方汉族地区经济衰落。

蓝勇教授研究指出,8世纪中叶北方气候转冷,北方游牧地区环境压力增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乱和南迁频率大大增加,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

在气候温暖湿润的隋代和唐代前期,由于游牧民族所处高纬度地区气候相对暖和且比较稳定,突厥民族十分强大,也多次南侵,对唐王朝构成了威胁。但唐王朝国力强大,突厥民族不敢染指中原。唐代后期,虽然回纥与唐王朝也曾和睦相处,但气候变化不利于牧业生产,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化加快,不仅表现在游牧民族的征战南侵,还表现在南附不断和北方民族内部攻伐频率增大;寒冷同样也使唐王朝北方的农耕生产力下降,使其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控制北部边疆的能力大大下降。

分析研究还表明,唐代后期出现了一种冷湿的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多,这可能是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黄河河溢次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史料统计,7世纪黄河河溢6次,8世纪为19次,9世纪为13次,表明了这种趋势。水土流失加重使农业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农业经济衰败,国计民生困苦;河患频繁更使唐王朝疲于奔命,国力耗竭。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