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章学前儿童发展理论;;;
成熟势力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她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是这一观点有力的佐证。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势力说提倡自然教育,提倡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顺应儿童生长发育的天然进度表,根据儿童的自身规律进行养育。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其他条件。;;
(1)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①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②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③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及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我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如下表所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如下表所示。;(2)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将儿童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口欲期(0—1岁):性感带主要集中于嘴唇、舌头和口腔黏膜上,是“为吸吮而吸吮的享乐与满足”。
②肛欲期(1—3岁):动欲区在肛门区域,快感主要来自对大小便的排出与克制以及玩弄大小便。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有序地排泄,符合社会的卫生习惯要求。
③性器期(3—5岁):快感的来源从肛门区转移至生殖器。在这一时期,儿童一方面通过抚摸和玩弄阴茎或阴蒂产生快感,另一方面开始向外界寻求爱的对象——母亲或父亲,会产生恋母或恋父情结。
;
④潜伏期(5—12岁):儿童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看似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在这一时期,儿童???常讨厌异性而喜欢与同性相处。如果性心理发展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成年后就会出现同性恋倾向。
⑤生殖器期(11岁或13岁以后):个体生理的成熟重新唤醒了前期压抑的性冲动,激素大量分泌。青少年的性需求指向年龄接近的异性,并希望建立两性关系,性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人格也趋向成熟。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将来的性心理发展是否正常,5岁前具有决定意义。;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联系
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且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这些危机是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
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其中,前五个发展阶段属于儿童成
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如下表所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1.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知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反应”理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他从“刺激–反应”理论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与动物不同,学习一般是做出某些行为后,由受到的环境或教育的强化而形成的。斯金纳把由外部刺激引发的行为称为“应答性行为”,把个体主动自发出现的、受到强化的行为称为“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只要用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从而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他强调积极强化和及时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之间的联结,强化可以提高反应的概率。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发展理论;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又称三元交互作用论或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班杜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资源、行为结果、他人)和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和语言表述)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2)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①观察学习的分类。
直接观察学习是对示范者行为的简单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为直接的观察模仿学习。
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