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3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卷(解析)
一、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政策不合理:不发办学许可证;教材不统一;户籍制度限制,打工子弟在城市考试难;了解打工子弟学校的信息渠道不通畅。
(2)公办学校门槛高:借读费、赞助费等收费高;待遇不公平;
(3)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差: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不完善,经费紧张;教师队伍不稳定。
(4)家庭支持不足:生活困难,辍学、转学严重;不够重视,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
(5)农民工子女有孤独、自卑感,心理“边缘化”倾向严重。2.参考答案:
(1)“困境”:农民子女教育成本高、就业难,农村生源比例下降,辍学率高,出现了因教返贫、因教致贫现象。
(2)“不绝希望”:农民对子女通过教育摆脱贫困及对当今中国教育和其改革寄予希望;
(3)评价: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给人以悲壮感,是中华民族教育的希望之所在。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扭转困境。
二、参考答案:
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针对我县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减少,农村校点多、规模小的现状,我县将调整一些不合理的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改善办学条件。
家长们,按照以人口自然分布来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我们将推行三种寄宿制办学模式:一是联村办寄宿制学校——扩建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中心小学;二是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对边远山区、入学难的孩子,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统一到校寄宿就读;三是重点建设一批边境形象学校。
各位家长,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以解决孩子上学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问题,保障孩子安全,减轻家长担忧;另一方面,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将更加完善;同时,学校将实行封闭式管理,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家长们,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家长放心、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的好学校。希望大家多多给予关心、理解和支持!
县教育局
××××年××月××日
三、参考答案:
关于部分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报告
2/3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卷(解析)
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有:①受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下“撤点并校”政策的影响;②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农村学校经费紧张;③人口流动,生源锐减,部分学龄儿童随家长外出务工而异地就读。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租赁拍卖,回收资金。对闲置不用的校舍,租赁或拍卖给创业者投资办厂,力争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务工,子女本地就学。
(2)合理再利用,服务于周边村民。因地制宜,用作临时教学点等,比如对用于办幼儿园的,适当给予资金补贴,降低交通、师资等成本,或用作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
(3)合理规划、提高有效投入。继续撤并、合并过多的学校;配套加强重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探索寄宿制住校;同时,新建希望小学选址要与当地教育布局相统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实现投资方向战略重点转移,转向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
四、参考答案:
农村文化失根的“危”与“机”
当前,全国城市化进程正剧烈改变着我国乡村的社会形态和农民们的生活方式。在这大巨变、大转型的时代浪潮之下,一些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敏锐地感受到自身生命存在感在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失据,以致发出了“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已经无家可归”的悲叹。如果我们继续着眼于更为庞大的农民工、乡村少年等农村人群,这种存在于生命中的无归宿感实在是必须引起重视了。
这种“失根”现象表现为一种生命体验——文化精神上的无归依感,即在城市化大浪潮冲击下,传统乡村解体,乡村文化虚弱,日渐失去对广大农民,尤其对乡村少年的亲和力,而城市文化又过于遥远。于是,就出现了乡村文化和乡村教育的双重危机。
究其根源,农村“失根”的首要原因是传统生活方式的消亡与崩溃。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在面对大自然时的协同劳作中形成了家庭、家族、邻里之间亲密接触、和睦相处的生活形态。如今,随着机械耕作、外出务工、经商等渐趋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农民们的社会关系也日渐独立分化了。一方面,集体性的传统文化生活,比如民间节日、宗教仪式越来越空洞化;另一方面,与早期集体生产相伴随的电影放映队等农村公共生活形式也逐渐消逝。必须看到,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家庭邻里关系淡漠、紧张,违法犯罪盛行,社会安全感丧失的根源之一。
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逐步解体,而现代法律又远未进入农民日常生活形成新的价值秩序,是乡村文化“失根”的又一根本原因。随着传统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