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春温与临床;春温的概念;春温的沿革;直到明初,王安道那么明确提出本病为怫热自内而达于外,故起病即见里热之证,从而揭示了春温的证候机理,并强调治疗以“清里热”为主。
清代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对春温的发病部位及证候类型有颇为精辟的阐述:“伏温内发,新寒外束,有实有虚,实邪多发于少阳募原,虚邪多发于少阴血分、阴分”。;诊断要点;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伏邪是否存在?
新感与伏邪有何意义?;从“伏邪温病”论慢性乙肝的发病;1、发病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感染乙肝病毒?(HBV)超过6?个月而未能消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者。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开展成慢性感染。但这些新生儿和儿童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乙肝病症和体征,而是病情随着年龄而开展,就是成年感染者也有大约40%的人没有任何病症和体征。这符合伏邪“伏藏”的特点。;2、易感人群:中医理论认为“伏邪温病”的发生与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以及正邪的斗争有关。正如《内经》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现代医学认为婴幼儿是获得乙肝病毒感染的最危险时期,而成年人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不到10%,因为在接触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中,大约95%能够通过其免疫系统自发去除病毒。尽管一些人可能出现病症,但他们大多数可以完全康复而不出现并发症。这符合伏邪“发病”的特点;3、临床病症: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脏的损伤。肝细胞的破坏实际上是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所造成。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地复制,刺激机体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从而造成更多的肝细胞破坏,肝细胞破坏到一定程度那么出现临床病症。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疲劳、肌肉疼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这些病症完全符合伏邪温病自里而发之“里热证”。即邪气伏藏,逾时而发,发时即表现为里热病症。;4、并发症:慢性肝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正常的肝组织被纤维化的癍痕组织所替代,当纤维化严重或广泛存在时,就形成肝硬化,并可能开展成为肝细胞癌。而肝硬化、肝细胞癌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伏邪温病”除了初起即见里热证候外,也易出现神昏、出血、痉厥证候,后期那么以肝肾阴亏为著。“伏邪温病”的这些证候与慢性肝炎所出现的并发症非常吻合。;我们依据“伏邪温病”的理论与慢性乙肝发病的关系,提出“补肾清毒法”;春温的临床证治;1、凉膈散证的运用;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黄〔酒浸〕芒硝甘草山栀子薄荷连翘竹叶黄芩〔酒炒〕白蜜
方中连翘、山栀子、黄芩、薄荷、竹叶清泄头面胸膈灼热以治上;大黄、芒硝通腑泻热,意在“釜底抽薪”而治中上;甘草、白蜜缓急润燥。合之共奏凉膈泄热,泻下清上之功。;按:;②对郁火而言,包括上焦的火毒,如果要快、狠、好地去除火毒,最正确方法就是上、下同治,如凉膈散,上用连翘、山栀子、黄芩、薄荷、竹叶,下用大黄、芒硝,以“釜底抽薪”。还有名方“黄连上清丸”也是采用上、下同治法。;③凉膈散还表达“以泻代清”的治疗思想。“以泻代清”是清热法的灵活运用,即通过“下法”来到达清热的目的。既然是“以泻代清”,所以对口舌生疮,齿龈肿痛的患者来说,是否有大便秘结,并不能够决定是否使用凉膈散的根据。;郑××,男,50岁,1946年11月3日。
时令雨少,咽干心烦,懊恼不安,夜寐欠佳,胸中闷闷不乐。连日来过食酒肉辛辣,昨日发热头晕,体温37.8℃。今诊两脉滑数有力,舌红且干苔黄根厚浮黑。咽红肿痛,大便干结,小溲赤少,自觉灼热,舌疮作痛,唇焦破裂,面红目赤,有时憎寒,口干渴而思冷饮。
;温邪蕴热在里,热灼津伤,过食辛辣荤腻,胃肠积滞。热灼胸膈,故心烦懊恼,积滞不除,那么阳明蕴热更甚。
凉膈泄热,兼以通腑。
薄荷1.5克(后下)、黄芩10克、炒栀子6克、淡豆豉10克、连翘10克、前胡6克、枳实6克、瓜萎仁25克、元明粉1.5克(冲)、生大黄粉1.5克(后下)1剂。;1946年11月4日二诊:
昨服药2-3小时后,腹痛大便畅通1次,小溲较多;夜间得小汗而睡眠甚佳,心烦懊恼皆减,体温37℃,憎寒亦除,口干渴饮皆轻,舌红苔黄根部略厚,咽红减而肿痛亦止,两脉弦滑仍有力,但数象已无。;温邪蕴热,肠胃积滞,药后虽减,但尚未除尽。再以凉胸膈,化积滞,兼以通腑。
炒山栀6克、淡豆豉12克、蝉衣6克、金银花18克、竹叶6克、炒枳壳10克、黄芩10克、瓜萎仁18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粉1克、元明粉1克(分两次冲)。2剂。
;1946年11月7日三诊
药后大便通畅两次,心烦懊恼已除,身热退净,憎寒止,而时有口干舌苔已化,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