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7 百家争鸣 跨学科教学设计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2.7 百家争鸣 跨学科教学设计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中国古代史内容总览

《百家争鸣》节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为中国古代史内容部分,本册教材主要讲述了从史前文明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

社会性质演变看《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节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早期王朝——夏商周。夏商周时期是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朝至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天子统治权威逐渐衰落,经济上的井田制逐步瓦解,政治上的分封制不断被侵蚀,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逐渐被打破私学逐步兴起,伴随着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原有的奴隶制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百家争鸣》各家学说为适应社会变革回响时代变迁不断更新治国从政之方有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权术法令等众家学说,因此可看出《百家争鸣》在社会性质的演替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思想解放看《百家争鸣》地位

《百家争鸣》其本质上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各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探讨政治形势、研讨学术、究习自然、社会与人性,提出各种治国理论,推动思想的空前繁荣了。百家争鸣各家学派间相互问学,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相互批判的学术氛围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研究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思想之源,源源不断涵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核心素养

注重史料实证,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条件,理解百家争鸣的重要历史意义,理解思想解放运动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通过讲述老子、孔子及各家学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源流,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应确立基于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机械地分别列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为:

1.知道百家争鸣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史料实证)

2.阅读百家争鸣时期的作品,获取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客观表达对百家争鸣时期多思潮的认知,认识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学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彼此间相互融合渗透逐步成为治国安邦、维系社会秩序、滋养众生的思想理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构建思想文脉,有利于涵养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依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后世的儒家代表人物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难点

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依据:百家争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后来的思想运动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生命力穿越时空能够随时代的变化呈现生机活力;其次百家争鸣中的儒家、道家其生命观、立命修身观、系统观、名利观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采用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情和客观条件本课特采用:

讲授法

多媒体演示法

问答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论语》书影图片,教师简介《论语》,并播放纪录片《稷下学宫和百家争鸣》相关片段,提问学生从视频中能够得出哪些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他们为何在相同的时代面对相同的社会现状会提出不同的理论?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春秋先贤——老子与孔子

老子和《道德经》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39页正文第一段与第三段内容,为老子设计名片,教师在学生制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老子名片

姓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生活时期

春秋后期

籍贯

楚国人

著作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五千言》

职业

周朝史官,掌管王室典籍

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小组讨论:四人为一组阅读教材39页正文第二段,归纳老子的思想主张,教师在小组代表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解释说明相应概念

核心:“道”。“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

教师提示:自然生态具有有限性人与自然的相处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切记肆意而为。

对立统一(辩证):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处世观: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研讨思考:教师提问老子所主张的“无为而治”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予以解释说明:“无为而治”是指在遵循“道”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尽其自然而后顺其自然,并非指不为。

析“道”寻根基链接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