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三语文说课稿:说“木叶”_人教版初中语文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示意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力量。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学问及获得的力量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忱,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示意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外表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形象往往和它在现实中的意义不同,例如: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总结得出:月亮——思念之情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诗歌长期的进展过程中,不少形象由于表达情感和使用范围的稳固,使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审美习惯。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信任大家学过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二、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句子,思索:文章构造思路如何?
明确: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
2、(4-6)“木”被人喜爱的缘由。(特征及缘由)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示意性);2、有微黄和枯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异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
三、问题探究:
1、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明确:由于“木”含有落叶的因素,有“疏朗”和“枯黄”的示意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
2、理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松软的叶子,而是飘落、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吧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
明确: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落叶”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慨:人到中年,一生将逝。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未酬、理想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亲,或因宦游在外,思念家人……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触秋景而生悲情),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诗中仆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
3、思索: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示意呢?
比拟:“木”和“树”的区分:
“木”—木头、木料—树干(疏朗)—落叶—秋天—离愁别绪—悲
“树”—繁密叶子—浓荫(绵密)—不是秋天—不是离愁别绪—不悲
“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错;
“落木”:以“木”代“叶”洗净叶的繁密,更有力地衬托了悲秋之意。
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示意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气氛,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给予了该意象的示意性内涵,假如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
四、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思索: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示意性的特点。
提问: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示意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示意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经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发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熟悉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气,把这些潜在的力气与概念中的意义交错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发性。
争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示意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示意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示意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转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