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政治题型7:诗词类选择题-2024届高考政治题型解读及专项突破(统编版).docx

高考政治题型7:诗词类选择题-2024届高考政治题型解读及专项突破(统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政治题型7:诗词类选择题-高考政治题型解读及专项突破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综观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在17首古诗词中,唐诗占11首、宋词1首。所涉及13名作者中,唐代的有8名,即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张九龄、岑参、李约、张若虚;宋代的有3名,即王安石、苏轼、范成大;其他的2名,则分别是南唐的李煜和清代的林则徐。以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命题选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给沉稳、严谨的政治高考试题平添了一抹文学的亮色。

特点二:从命题范围看,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

经过历史淘洗而遗留下来的古诗词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自我价值,更包涵了古诗词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

特点三:从命题意图看,主要考查古诗句直接体现的哲学道理

古诗词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用了“蕴涵”、“启示”、“表明”、“说明”、“反映”、“体现”、“依据”等词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特点四:从命题题型看,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

是一种设题灵活、覆盖面广的多功能题型,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速的特点。选择题形式的采用更有利于扩大命题视野,加强政治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考查。

特点五:从组题形式看,以古诗句作题干为主

解答诗词、引言类选择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细细品读诗词,准确、全面获取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既要把握诗词的中心意思,又要抓住关键词。要把诗词放在恰当的语境或环境中去理解,不能用不符合材料情境或不符合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读诗词材料。

第二步:仔细研读题肢。首先,针对题干中的诗词,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加以排除。其次,仔细推敲各题肢与诗词的内在联系,初步选出符合题干诗词主旨的题肢。

第三步:仔细推敲不能确定的题肢,作出正确选择。

第一,阅读设问抓“关键”。正确把握设问的规定性,根据设问的规定性寻找材料关键信息,这是明确题意、把握答题方向、确定答题角度、限定答题知识范围的关键。

第二,分析材料找“题眼”。理解诗词要找准材料的“题眼”,进而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

第三,鉴赏意境求“深化”。解答诗词类选择题,要在准确把握名诗词的意象、意境的基础上深化意境,把握其主旨。

第四,融合交叉定“答案”。紧扣名言警句的意境与设问的交叉点,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与材料对应的相关内容,对题肢作出取舍。

学生易出错的原因有二:

一是不能准确理解名言警句本身的主旨,这也是这类试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

二是不能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

1.(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触发了思亲的无限情愫,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面对同样的长江、明月,不同的主体对长江、明月的认识和反映是有所不同的,这说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强调认识的主体差异性,不体现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②不符合题意。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④不选。

故本题选B。

2.(2023·辽宁·高考真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汉代统治者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汉之后它有时也被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对《关雎》的不同理解(????)

①构成了不同时代各自独立意义的系统??????????

②体现社会制度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根本一致

③表明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④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从“汉之后它有时也被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恋歌”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对《关雎》的不同理解中有共性的部分,因此“构成了不同时代各自独立意义的系统”的说法忽略了其联系,太绝对也不符合事实,①排除。

②:“汉代统治者(封建社会)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