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第1页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
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历史经验与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系别:
班级:
姓名: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景
[摘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和怎样过度到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基于这些相
似性,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以被视为一场新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回顾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能够提炼出我国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基本规律,从
而认清当前改革的战略定位、关键对象、成功保证和持续趋势等决定其前景的
基本要素。
随着我们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得知,我
们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根据这一精神,近年我国在分配领域逐渐加大了改革力度。2010年全国两会上,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列为年度工作任务之
一,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改革思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第1页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第2页
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在醒目位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
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呼之欲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是一次单纯的生产关系调整,而是具有
明确政治承诺和强烈民生关怀的社会关系重构,其实质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部
分改良,使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正向反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新中国历史上,曾有一次规模空前的生产关系变
革——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与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回顾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反思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将有助于透视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景。
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早已成为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图景,
虽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这场社会变革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依然强劲。一方
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所遗存的
问题,是新时期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发展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
促进社会基本矛盾朝相适应的方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意义。社
会主义改造是对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生产关系只有与
生产力紧密联动、并保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形态,其自身才能保持存在的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第2页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论文--第3页
合法性。经过改造的生产关系,只有被实践证明比以往更加促进生产力发展,
这种变革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同步。实践表明,把握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规律、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联动发展这一正确思路,我
国在生产关系层面大刀阔斧的变革,确确实实为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绩。“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了
起来。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
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
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二)重视改造过程的渐进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