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配置全球和大区域尺度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8—2019年,成都、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的机场建设成为我国的枢纽机场。下图示意2000—2019年中国航空货运吞吐量分布椭圆中心(重心)及其变化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4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大致向()

A.东南方向移动 B.西南方向移动

C.东北方向移动 D.西北方向移动

2.影响2008—2019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国家政策

C.人口迁移 D.生态环境

【答案】1.A2.B

【解析】

【1题详析】

读图可知,2000—2004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析】

2008—2019年,我国航空货运吞吐量重心呈现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该时期,我国西部地区着力建设枢纽机场,成都、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地位不断提高,航空网络逐步完善,这是受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B正确;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需求较大,人口迁入较多,AC错误;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黄河流域城市分布整体上较为分散,区域中心结构呈现明显的多极化特征。从流域上、中、下游来看,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网络中心性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强,七大沿黄城市群形成了“3+4”的空间组织格局(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e表示的城市群是()

A.兰西城市群 B.宁夏沿黄城市群

C.中原城市群 D.晋中城市群

4.越靠近黄河下游的城市群()

A.人口集中程度越高 B.生态环境越好

C.资源开发程度越低 D.对外联系越少

5.制约黄河上游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条件 B.水源条件

C.劳动力数量 D.海拔

【答案】3.D4.A5.B

【解析】

【3题详析】

据图可知,e城市群中的次中心城市太原地处山西省中部地区,因此e表示的城市群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简称晋中城市群,D正确;兰西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对应a;宁夏沿黄城市群以银川为中心,对应b;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对应f,ABC错误。故选D。

【4题详析】

黄河上、中、下游城市群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推出,黄河流域越靠近下游地区,人口的集中程度就越高,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经济与交通的对外联系就越紧密,A正确,CD错误;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都比较脆弱,B错误。故选A。

【5题详析】

黄河上游地区主要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水源条件成为影响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B正确;黄河上游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数量、海拔不是主要制约因素,ACD错误。故选B。

黑碳气溶胶的排放来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源排放,如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释放的黑碳等;第二类是人为源排放,即社会经济活动导致的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黑碳。下图示意有贸易与无贸易情景下北半球黑碳近地表浓度差值的纬向平均,若差值为正值表明国际贸易使得该地区黑碳近地表浓度增加。完成下面小题。

6.从产品消费端来看,减少传输到北极地区黑碳量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

A.10°N—15°N B.30°N—40°N

C.55°N—65°N D.80°N—90°N

7.相对于无贸易情景,有关黑碳的国际贸易可能会()

A.减缓北极海冰消融 B.解决全球气候变暖

C.增加北极极夜天数 D.降低西欧环境质量

【答案】6.C7.A

【解析】

【6题详析】

通过国际贸易,发达国家(消费端)获得了产品,可以减少黑碳排放,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而发展中国家(生产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生产廉价产品,增加了黑碳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据图可知,55°N—65°N存在明显的负值,该纬度范围位于西欧地区。西欧等发达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向西欧以南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了大量的黑碳排放,从而减少传输到北极地区的黑碳量,降低了北极的黑碳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析】

据图可知,总体上国际贸易和产业链的南移使得北极地区(>66.7°N)黑碳近地表浓度下降,这样会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利于减缓北极海冰消融,A正确;有关黑炭的国际贸易只是在发达国家(消费端)与发展中国家(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