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意象,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范畴,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的烙印,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意象是审美主体通过“观”“味”“悟”三重审美体验,创构出的主客统一、心象交融的审美形态。自20世纪以来,朱光潜、张世英、叶朗等学者不断致力于意象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论述,引领意象理论从传统向当代转型,实现中国审美批评的创新发展,彰显传统意象理论的当代价值。
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早期,中国传统美学就很重视“意象”,老子贯通“道”“气”“象”的哲学观念,《易传》的“立象以尽意”,《论衡》的“礼贵意象”等,促使意象理论逐步成熟,构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底蕴。及至《文心雕龙》提出“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一词正式演化为专门的审美范畴。此后,意象理论在中国古代诗、书、画等审美品鉴中广泛运用。
与西方写实美学中的“摹象”概念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包含“观象”“味象”“悟象”三重审美体验。所谓眼见为“观”、体察为“味”、心化为“悟”,“意象”的生成呈现为由视觉至心觉不断深入、内化的审美感知过程。它不要求艺术家逼真地再现客观世界,而是将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在心灵世界相融合,统一于艺术本体,生成和谐统一、物我归一的审美形态。美是物象、事象和艺术品经由主体悦目、悦耳和赏心,或震撼心灵创构而成的意象。在心的感化下,主体与客体实现了统一,情与景实现了交融,它超越表象,直通心意。由此,“意象”拥有了天人合一的本体性、情景交融的整合性、超脱表象的超越性,体现了中国美学思想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特征。诗论中的“赋”“比”“兴”,绘画中的“气韵”“神似”“留白”,书法中的“神采”“风神”,音乐中的“乐象”“和声无象”等,均是对中国意象精神的理论化、体系化表述,是中国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光潜等学者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意象理论资源,提出“美是意象”等一系列学说,认为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比起其他的美学范畴来,更为本质、更为重要。由此,他们以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为“养料”,使中国意象理论面向世界、面向当代转型,实现了“意象”涵蕴的当代重释,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朱光潜在《谈关》《文艺心理学》等著作中,对中国传统意象理论进行了现代性解读与阐释。他提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认为意象是“形象的直觉”。不仅赋予“意象”美的本体论内涵,还将它置于审美心理学的维度,探索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路径,为中国学界打开了意象理论当代阐释的大门。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逐渐深入中国意象美学的研究领域。张世英认为,海德格尔强调“隐蔽”和不在场的东西对于“敞亮”和在场的东西极端重要:正是“隐蔽”和不在场的东西才使得一个存在物之“去蔽”和出场成为可能,这颇有一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在现象学视域下,“意象”同样具备这种“去蔽”的审美特征,恰如中国古代诗歌中所氤氲着的不可穷尽性和不在场性的审美意象,为主体的想象驰骋留下空间。此时‘意象超越了表象’超越了二元对立。由此,张世英找到了中国意象理论与西方现象学的契合点实现了对西方主客二元论美学的超越和对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重构。
叶朗同样以现象学理论阐发意象。他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对美之本质的认识是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即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叶朗认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流派的观点,将美视作一种整体存在,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意象生成统摄着一切:统摄着作为动机的心理意绪(‘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统摄着作为题材的经验世界(‘烟光、日影、露气’‘疏枝密叶’),统摄着作为媒介的物质载体(‘磨墨展纸’)也统摄着艺术家和欣赏者的美感。”换言之,“美在意象”,它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叶朗将意象视为主体与客体、情与景的交融,亦从现象学视角实现了对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重构。??
由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以心理学、现象学两条理路,不断探寻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如今,中国意象美学研究已呈现一派灿然景象。朱志荣、彭锋等学者接续前辈,继续推进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深化与丰富,更是对其当代价值的挖掘与创构。
(摘编自李新《中国意象理论的当代转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意象,是审美主体创构出的属于中国美学思想核心理论范畴的一种审美形态。
B.老子等中国早期的思想家已经开始了“意”和“象”的关系的思考,但并没有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15组议论文模板:开头段+论证段+结尾段.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清北班诗歌选择题专题训练(二)含答案.docx
- 2025年云南师大附属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作文:开封“夜骑”是激情澎湃还是理性缺失?.docx
- 2025年中考作文备考训练之“成长励志”类8篇.docx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4年冬季联赛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docx
-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广西南宁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一轮收官验收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