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

第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3)微卫星序列以2~6bp为单位,重复次数可达几十次,又称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在基因组中出现的数目和频率不同,分布广泛,具高度多态性,属于第二代的遗传学标志。检测方法:PCR技术、基因扫描。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第三代DNA的遗传标志,其多态性仅表现为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在人类基因组中的数目可达300万个,由3~4个相邻的标志便可构成8~16种单倍型,是一种信息量非常大的标志系统。检测方法:DNA芯片技术。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四)遗传标志的选择选择离致病基因最近的遗传标志遗传标志离致病基因的距离越远,二者间发生重组的可能性越大,二者间距离为1cM(106bp)时,发生重组的概率为1%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五)间接诊断的不确定性遗传标志所带的信息有限新突变基因重组家系成员不够完整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二、单基因病的分子诊断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于某一基因结构的变化或由其而引起的基因表达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一)血友病A的分子诊断(二)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的分子诊断二、单基因病的分子诊断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二、单基因病的分子诊断1.凝血因子Ⅷ基因的主要遗传缺陷2.FⅧ基因的直接检测(22号内含子倒位检测)3.FⅧ基因连锁分析(FⅧ基因st14位点多态性检测)(一)血友病A的分子诊断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四)SARS冠状病毒从SARS病人体内分离到的冠状病毒与任何以往确定特征的冠状病毒关系不密切,且该病毒的有限区域的复制酶(rep)基因序列与其它冠状病毒明显不同,因而被称为SARS相关冠状病毒。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检测WHO推荐SARS-CoV特异性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细胞分离培养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免疫学方法难以在感染的窗口期对病毒感染进行早期检测细胞培养所需时间较长,分离阳性率不高PCR方法可以确诊早期疑似病人,但PCR试验阴性并不能说明没有SARS-CoV感染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五)人禽流感病毒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大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五)人禽流感病毒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1.病原学特征及致病性2.人禽流感病毒的检测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1.病原学特征及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依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最重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2.人禽流感病毒的检测(1)病毒核酸检测:RT-PCR技术从病人呼吸道标本中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2)病毒抗原蛋白质分子检测:取病人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二、耐药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耐药突变检测(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二、耐药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PCR-RFLPSSCPDGGE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DNA序列分析芯片技术等(一)耐药突变检测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二、耐药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和控制传染源及可能的传播途径确定同一病人反复感染是源于复发或再感染明确某一菌株是否与某些临床表现相关,从而发现其特殊的传播和致病机制(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二、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