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应用皮肤镜评价芦荟珍珠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pdf

应用皮肤镜评价芦荟珍珠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皮肤镜评价芦荟珍珠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应用皮肤镜评价芦荟珍珠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芦荟珍珠胶囊外用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

疗组采用芦荟珍珠胶囊,外用,6粒/次,1次/3d,15~20min/次;其中油性皮

肤及中性皮肤:芦荟珍珠胶囊6粒,蛋清1个,黄瓜去皮取汁3汤匙,调成膏状

涂于面部;干性皮肤:芦荟珍珠胶囊6粒,蛋黄1个,黄瓜去皮取汁3汤匙,调

成膏状涂于面部。4周为一疗程,使用2个疗程。对照组外用3%氢醌霜涂于患

处。利用皮肤镜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治疗组总

有效率为71.05%,对照组为74.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两组L*、ITA°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a*、b*值

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L*、a*、b*值及ITA0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观察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外

用芦荟珍珠胶囊可显著性改善黄褐斑患者黑色素沉积,可实现治疗黄褐斑的目

的。

标签:黄褐斑;芦荟珍珠胶囊;皮肤镜

黄褐斑为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当前学术界对黄褐斑

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中医称之为“肝斑”、“黧黑斑”,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郁气

滞,气滞血瘀、肝肾阴虚、实热上炎等因素有关;而西方医学则认为该病可能与

内分泌失调、机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酪氨酸酶活性升高等因素有关;随着

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速,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本病发生

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1-2][1-2]。调查发现:70%人群对颜面部色素斑非常在意,

对生活、价值观产生较大影响。芦荟珍珠胶囊是中药制剂,治疗黄褐斑疗效肯定

[3][3]。

本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芦荟珍珠胶囊治疗女性黄褐患者38

例,应用皮肤镜技术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皮肤科就诊的月于本院皮肤科就诊的6565例女

性黄褐斑患者,入组标准:(1)年龄范围18~50岁;(2)病程≤6年;(3)来院

就诊前1个月内未接受脱色剂或系统治疗;排除标准:(1)伴发心、肝、肾、内

分泌系统疾病及肿瘤者;(2)用药依从性差,或病历、记录资料缺失;(3)接受

治疗期间仍在服用其他治疗药物、保健品,或继续使用祛斑型化妆品[4]。按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年龄例,年龄19~50岁,平均(34.93±6.67)岁;

病程5年者16例;其中,面中央型19例,面颊型13例,下颌型6例;对照组

27例,年龄21~48岁,平均(岁,平均(35.43±5.78)岁;病程5年者11例;其中,面中

央型13例,面颊型9例,下颌型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临床分型上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治疗组采用芦荟珍珠胶囊治疗组采用芦荟珍珠胶囊(河北君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外用,6粒/次,1次/3d,15~20min/次;其中油性皮肤

及中性皮肤:芦荟珍珠胶囊6粒,蛋清1个,黄瓜去皮取汁3汤匙,调成膏状涂

于面部。干性皮肤:芦荟珍珠胶囊6粒,蛋黄1个,黄瓜去皮取汁3汤匙,调成

膏状涂于面部。4周为一疗程,使用2个疗程。(2)对照组外用3%氢醌霜涂于

患处。(3)治疗期间,应嘱咐患者注意防晒,忌服避孕药,禁用其他外用类化妆

品,保持身心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部分皮

肤镜L*、a*、b*值及ITA°值的变化,其中L*值代皮肤亮度,测量肤色时主要受

皮肤中黑素的影响;a*值反映皮肤红绿色变化,主要受皮肤中血红蛋白氧合程度

或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b*值反映皮肤黄蓝色变化,受皮肤中黄色素和脂色素影

响较大;ITA°值(颜色个体类型角),代表色度总体变化情况,ITA°值越大,肤

色越浅。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临床评分及标准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

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临床评分及标

文档评论(0)

kxg30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