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践行
践行绿色发展,拥抱低碳
革命
——碳中和专题报告
2021年3月5日
目录
lI大重构: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
碳市场:欧洲到中国,渐行渐近的碳约束
投资:减排路径全景分析及对应标的梳理lI风险提示
一、大重构: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
碳中和: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技术固碳,最终达到平衡。
1.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探索历程,实际上是从利用核外电子到利用核内电子的过程,但这恰是宇宙、物质、能源发展的逆过程。
2.二次能源中,对电能的利用是一项伟大的革命,现已成为能源利用的枢纽,从历史上看,“电”也引发了多次生产技术革命。而氢能同作为二次能源,具有可存储的优势,但也因制备和使用效率稍逊而经济性较差,但从能量循环的角度看,可以有助于碳的减排。
3.锂、氢能同作为可行且具有前景电子存储载体,其重要的原理特点在于,Li+与H2都是小粒子,有助于提升物
碳中和:减少含碳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合适技术固碳,最终达到平衡6C碳一次能源碳及其化合物化石能源二次能源e电子清洁能源长周期
碳中和:减少含碳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合适技术固碳,最终达到平衡
6C碳
一次能源
碳及其化合物化石能源
二次能源
e
电子
清洁能源
长周期
电能
电能储存
-3Li
-
锂
锂离子电池
核裂变1H氢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核
核裂变
1H氢
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
重的原子核(铀核、钚核)——核电站氢能、可存储轻原子核
重的原子核
(铀核、钚核)
——核电站
氢能、可存储
——核聚变(发展可
控)
宇宙、地质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的探索:从利用核外电子——到利用核内质子、中子
2
一、大重构: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
1.1发展的权利:大国博弈与利益统一
(1)“碳中和”是中国经济的内在需求——能源保障、产业转型
在能源保障方面:2019年底,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达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也在40%以上,发展新能源具有必要性。我国已在新能源领域建立起全球优势。根据麦肯锡测算,我国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国家表现远超美国,在所有行业对比中位列第一。
在产业转型方面:在能源与资源领域、网络信息领域、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域、农业领域、人口健康领域等出现科技革命的可能性较大。“碳减排”作为重要的抓手,通过“碳成本”这一要素的流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性改革。
图: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
3
图:我国光伏产业领先度高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光大证券研究所;注:国家
表现指数等于2013年该国占行业全球总收入的比例除以该国占全球
GDP的比例,并根据“应有份额”(指根据该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该国在该行业中应该达到的份额)指数化
一、大重构: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
1.1发展的权利:大国博弈与利益统一(2)“碳中和”的对立性——大国博弈、贸易摩擦
碳税:部分发达国家其实此前已多次讨论过包括对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但因经济与贸易依赖性、碳市场不成熟等原因而搁浅;未来重启可能性极大。
“排碳限制”的本质,是一种发展权的限制;而“碳关税”的本质,是应对贸易劣势的一种手段,而这种劣势,可能一部分是由实施碳减排后成本增加而造成的。站在我国的角度:“碳关税”既是贸易壁垒“压力”,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拜登上台后,我国的碳减排压力不降反升。
图: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图:2015年中国产品出口二氧化碳主要出口
情况
中南美,44,印度,46,7%7%美国,226,
中南美,44,印度,46,7%7%
美国,226,35%
日本,110,17%
资料来源:BP、光大证券研究所,单位:百万吨CO2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BP、光大证券研究所,单位:百万吨
CO2
CO2
4
一、大重构: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
1.2“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1)我国碳排放下降斜率更大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已普遍经历“碳达峰”,为达到2050年“碳中和”,更大程度上只是延续以往的减排斜率。而我国碳排放总量仍在增加,需要经历2030年前“碳达峰”,然后走向2060年前“碳中和”。从实现“碳中和”的年限来看,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迫,碳排放下降的斜率更大。
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明阳副总裁叶凡:“海上风电+”能源立体化开发.docx
- 欧盟碳关税涉及的海关编码.docx
- 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及训练数据的安全威胁分析建设.docx
- 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ChatGPT)的进展、风险与应对.docx
- 深度解读ChatGPT与代码安全.docx
- 数字乡村振兴智慧农业整体规划建设方案.docx
- 双碳和多能互补智慧能源平台-利星行能源.docx
- 宋韵乡村文旅新春庙会活动方案.docx
-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林业碳汇项目开发.docx
- 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耳聋管理中的应用.docx
- 2024年湖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江西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广东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河北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河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湖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202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