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階段是熱絡期
(一九九四年迄今)1一九九四年之後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是民間教育團體都積極投入教育改革運動。2民間教育團體推動的事蹟包括一九九四年發起的「四一○教改運動」,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訂「教育基本法」等四項訴求。3教育部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對國內教育體制進行全面的體檢。其他如「教師法」的制訂公布、開放國小教科書民編、「教育基本法」的公布實施、公布「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以及多元入學方案實施等,都是在這個時期所完成的。第三節
教育型非營利組織參與
公共政策過程的方式學者江明修將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方式區分成七種,而教育型非營利組織過去參與相關政策的經驗也多脫離不了這些方式,茲分述如下:PARTONE政策倡導目前政策倡導為許多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事務所經常運用的方式之一。政策倡導主要在改變一般民眾、專業人士或政府單位對特定議題的態度與想法,藉由宣揚與辯護組織的理念與價值,試圖影響並導引政策的方向與社會變遷。面對日趨複雜的社會問題,非營利組織體認到社會層出不窮的問題在於制度上的缺失、社會結構的扭曲以及資源的分配不均。要根絕這些問題的產生,首要的作法就是進行公共政策的倡導。遊說遊說(lobbying)是非營利組織介入政策過程,向政府部門的政策決定者溝通,以影響公共政策或議題設定,並說服政策決定者支持並通過非營利組織所關切的法案或政策。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遊說vs.政策倡議:政策倡議的對象較廣泛,含括政府、民眾或特定人士;遊說則較偏重在對政府部門(立法、行政與司法部門)的遊說。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直接遊說:在場監聽、陳情請願、提供資訊互惠交換等,與政府官員或者立法委員進行面對面的意見交換與溝通。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間接遊說:動員民眾打電話、發送電子郵件、舉辦公聽會等各種宣傳活動對相關決策者進行遊說。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訴諸輿論媒體具有快速傳播的功能,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眾人的目光,進而將問題推進公共議程中,所以非營利組織能否與媒體合作乃成為議題曝光與否的重要關鍵。教育型非營利組織較善於舉辦各種公聽會、座談會,甚至遊行等活動,再藉由媒體大量報導的效應,以爭取曝光的機會。如何在眾多議題中凸顯議題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讓議題在短時間受到廣泛的討論,以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同時壓迫政府部門針對議題研擬對策,形塑輿論是極為重要的策略。涉入競選活動我國非營利組織在競選活動的參與中,少以直接推派代表的方式來影響政策,而多是對平日關心非營利組織所提議題的候選人,予以推薦與支持,候選人對於非營利組織所提議題的關切以及非營利組織對候選人的推薦與支持,乃是一種互惠的互動方式。~第十章~
教育型非營利組織導言近年來教育政策反覆不定,教育問題層出不窮,有部分民眾在關心教育議題卻等不到政府善意或立即性的回應時,開始投入本身所關注的教育議題,甚至組成團體。本章首先介紹教育型非營利組織的事業特質;其次說明教育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歷程;第三部分在探討教育型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政策的方式;第四部分則在瞭解目前教育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困境。第一節
教育型非營利組織的事業特質教育型非營利組織的種類由於我國目前尚未制定專屬非營利組織之法規命令,因此,法規中沒有特別針對教育型非營利組織或基金會作詳細的定義與規範,有關這類型非營利組織的概念散見於「民法」以及「人民團體法」的規範之中。茲分述如下:民法根據「民法」第一編「總則」有關法人的規定,依其設立的基礎可以區分成社團法人以及財團法人兩類,以下分別就其成立基礎、種類、成立的門檻說明之。成立的基礎社團法人:「人」所組成的組織體,必須有一定人數的集合始能組成社團法人,組織的行為必須經由理監事開會決議,社員可以透過社員大會參與團體決策,並對組織進行監督。財團法人:由「財產」所組成,其成立的基礎必須有一筆可供特定目的使用的財產,而組織並無社員,因此必須另外設立管理人,依捐助之目的妥善管理、使用財產,以維護多數不特定人的權益。種類社團法人當中又可細分成三種:營利法人:以營利為組織主要之目的,並將所得利益分配給組織成員,如企業、公司;中間法人:不以營利為組織目的,但特別重視組織成員的共同利益,所以主要的服務對象為組織中的成員,因此亦有人稱之為互益性財團法人或者自利性財團法人,如同鄉會、聯誼會;公益法人:主要以追求公共利益為組織的關注焦點,其服務對象為大多數之民眾,如協會、學會等。種類財團法人屬於公益性法人,「基金會」是一般對財團法人的代稱。《臺灣300家主要基金會名錄》將基金會大致分成文化教育、文化藝術、社會慈善、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其他等七類。本章所要探討之教育型非營利組織則屬於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