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肇庆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
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官的解释对象虽则是法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内容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以及社会的舆论都是极重要的。于是他们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这自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的,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了。
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之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的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乡土中国”是传统乡土社会的典型模式,农村人际关系主要以道德准则为标准,在“礼”的约束下,形成了乡土特色的人际交往关系。费孝通在《礼治秩序》一文中说道:“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陈规罢了。”“礼治”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用来维系社会、宗族秩序稳定的手段。“法治”思维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十五大确定将“依法治国”纳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开始加强法治建设。新时代以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法治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建设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新乡土中国”就是基于法治建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农村法治建设也迎来发展。当前,法治已融入“三农”工作内,成为农村人际交往的准则之一,农民的法治思维显著提高。乡土社会随着时代变迁,农村人际交往从以礼治秩序为标准,到以法治思维为准绳。但礼治秩序并没有完全消退,而成为治理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即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三治融合”体系,成为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模式。礼治秩序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对于乡村社会存在的“人情”关系,具有很强的约束效果。法治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法律至上,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因此,在“乡土中国”与“新乡土中国”的历史背景下,两者皆具有时代特性,符合时代诉求。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雷州市龙门中学等两校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文字常见的运用错误现象辨析(54个错别字运用;30个义项病态误用;12个字音误读).docx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武汉五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