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 .pdfVIP

2025年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 .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

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

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

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

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

(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3)鉴赏写法。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

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

归类等。

一、关于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

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

1/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

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

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

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常见有四种情况:

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人的配偶”,属词

义的缩小。古今异义在教材中大部分已有注释,如“牺牲”、“交通”等,复习时整理课文中出现的

就可以了。

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

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复习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活用的字词加以归类整理,理解记忆。

二、关于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

之:

(一)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xx刿论战》)

②xx胜佐之,并杀两尉。(《xx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xx刿论战》)

2/1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

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27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