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海市静安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海市静安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安区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25.0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无需动词,仅几个形容词和名词,经诗人妙笔组合,便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这段点评,让小语联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浅草才能没马蹄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春蚕到死丝方尽④.枯藤老树昏鸦⑤.小桥流水人家⑥.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蹄、沧、丝、藤、瘦。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放鹤亭记(节选)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注释】①傃:向着,沿着。②挹:通“揖”,作揖。

2.甲文作者______(人名)和乙文作者苏轼,都是______(朝代)文学家。

3.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及其半扉()

A.等到B.比得上C.到达D.以及

(2)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A.听从B.让……跟随C.从属D.依照,采取

4.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南边的君子,也不能和他交换。

B.即使是南边的君子,也不会和他做交易。

C.即使是面南而坐的君王,也不能和他交换。

D.即使是面南而坐的君王,也不会和他做交易。

5.从甲文“(1)______”和乙文“(2)______”的句子,可以看出两文所写之山都有连绵、环绕的特点。

6.甲文琅琊山朝暮景色的特点是“(1)______”,乙文“(2)______,(3)______”两句凸显彭城山阴晴转换、景物各异,两文的景物描写都扣住了“(4)______”字。

7.甲乙两文所写之“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2①.欧阳修②.北宋

3.(1)C(2)B4.C

5.①.环滁皆山也②.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6.①.晦明变化②.风雨晦明之间③.俯仰百变④.乐

7.相同之处:两文之“乐”都源于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和喜爱,在欣赏美景中获得快乐。不同之处:甲文之“乐”还包含与民同乐的情怀,太守与百姓一同游玩宴饮,共享山水之乐;乙文之“乐”更多的是对放鹤亭周围清幽环境的陶醉,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饮酒赏景、看鹤飞鹤归而乐。

【解析】

【导语】甲文《醉翁亭记》和乙文《放鹤亭记》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的闲适之乐。欧阳修在甲文中以醉翁之意,以山水为怀,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苏轼在乙文中通过放鹤、观景,展示了隐居生活的无尽乐趣。两篇文章皆描绘了自然的四季与朝暮变化,突出了“乐”的主题。前者侧重于游乐之乐,后者则强调隐居的安逸与欣赏自然的愉悦。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第一空:根据甲文内容及文学常识可知,甲文《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文中,作者通过描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以及自己和宾客在亭中的游乐,展现出滁州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