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第一节:油气成因理论发展概况
一、石油成因有争议的原因
石油的成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论。
这主要原因是:
1.物态上:石油与天然气是流体。经过一定距离运移而聚集起
来的。因此油气产地(油气藏)≠生成地
2.化学组成上:组份很复杂,且在运移过程中或其它条件的改
变,其成份也在发生变化,其现今的组成并不代表其原貌。
原始母质-油气?
3.涉及学科多:由于分离及鉴定手段的限制,目前对石油组份
的了解尚不充分。
石油的成因问题,关系到油气的勘探方向,所以,多年来,它
一直吸引着许多国家地质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二、油气成因分两大学派
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对油气成因的认识基本上分
为无机成油和有机成油学说两大学派。
无机论:无机物(C,HO、Fe)-油气
2
有机论:生物有机质-油气
早期说(浅成说):浅层、成岩早期、生物化学作用
晚期说(深成说):一定热力+催化剂作用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一)无机成因说
1、碳化说: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石油是
地下深处的金属碳化物与下渗的水相互作用所生成。生
成的石油蒸气在冲向地壳的过程中冷凝形成油气藏。
3FemCn+4mHO——mFeO+CnHm
23433
2、宇宙说:1889年俄国索柯洛夫:碳氢化合物
是宇宙所固有的,在地球处于熔融阶段时即已存在
于气圈之中了,以后地球冷却被吸附凝结在地壳上
部形成油气藏。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3、岩浆说:苏联库德梁采夫(1949,10),在纪念宇宙
说六十周年时突然由有机说的观点转变为无机说,认
为地球深处的岩浆中,含有C、H,还有O、N、S及石
油中其他灰分元素。在6000℃—12000℃下,C、H可
形成甲基,到3000—4000℃可形成次甲基,随着温度
降低,可形成甲基,最后形成甲烷,甲炔基可聚合形
成各种烃,在温度、压力适合时形成石油。
其证据是:岩浆岩、变质岩中相继发现油气藏,
基性岩浆发现了天然气。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二)有机成因说
1、十八世纪中叶,罗蒙诺夫提出“石油是煤在地下高温蒸
馏的产物——蒸馏说
2、二十世纪初,发现石油中有卟啉化合物,石油
有旋光性——有机说盛行
“植物说”、“动物说”、混合说、脂肪说、碳水化合物说、
蛋白质说
3、“混成说”(1932年古勃金):含有各种类型
的分散有机质的淤泥,在成岩早期产生分散状态的石
油,在压实过程中和水一起进入储层,形成油气藏。
——早期有机成因说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4、早期有机论(P.V.Smith,1952—1954):
石油是有机质在沉积(埋藏成岩)早期生成的,是许多海
相生物遗传下来的天然烃的混合物。
5、晚期成油说(P.H.Abelson,1963):石油是由沉积岩
中占有机质70-90%的不溶部分(干酪根)经过一定的埋
藏演化,在成岩作用晚期,经热解产生的。——干酪根热解成
油说
6、液态窗(Pusey,1973):液态烃分布规律,主要分布
66.5~148.9℃地温间,高于此温度大部分为凝析气田、气田、
干气田;低于此温度则为生物成因气。液态烃存在的温度范围
称为液态窗。表明石油的分布于温度有关,存在于一定深度范
围,并不在地表,从而支持了晚期有机说。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绝大多数石油地质工作者相信:
有机成因是油气形成的主要机理。
其主要证据为:
1.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分布在沉积岩中,只有极
少数石油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且这少数石油也被证明
是从沉积岩中运移而来的,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