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雨巷创作特点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雨巷创作特点
摘要:本文以《雨巷》这首诗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意象运用、情感表达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这首诗的创作特点。通过对诗人徐志摩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分析,揭示了《雨巷》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首先,从创作背景来看,《雨巷》是在中国新诗运动的高潮时期创作的,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从意象运用来看,《雨巷》通过雨巷、油纸伞、姑娘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凄美的氛围。再次,从情感表达来看,《雨巷》抒发了诗人对爱情、人生和命运的感慨。最后,从语言特色来看,《雨巷》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富有音乐性。本文旨在通过对《雨巷》创作特点的研究,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视角,并进一步探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新诗运动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其中,徐志摩的《雨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然而,对于《雨巷》的创作特点,学术界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拟从创作背景、意象运用、情感表达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对《雨巷》的创作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艺术价值,并为中国新诗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首先,从创作背景来看,《雨巷》是在中国新诗运动的高潮时期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革的深刻关注。其次,从意象运用来看,《雨巷》中的雨巷、油纸伞、姑娘等意象,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再次,从情感表达来看,《雨巷》抒发了诗人对爱情、人生和命运的感慨。最后,从语言特色来看,《雨巷》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富有音乐性。通过对《雨巷》创作特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以及诗人徐志摩的艺术成就。
一、《雨巷》的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1.1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背景
(1)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激起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如同一股强大的浪潮,席卷了整个社会。文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开始了一系列的革命性变革。新诗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它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自由的形式为手段,打破了几千年来古典诗词的束缚,为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初期,以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人为代表,他们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出了“诗言志”的口号,强调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一阶段的新诗作品以自由体诗为主,语言直白,形式自由,如胡适的《尝试集》、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等都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随后,新诗运动进入了发展阶段,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创作逐渐成为主流,他们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成熟。这一时期的新诗作品在艺术上追求创新,如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都是这一阶段的经典之作。
(3)在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歌社团和杂志,如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等。这些社团和杂志为诗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其中,新月派的影响尤为深远。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闻一多等,他们主张诗歌要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追求诗歌形式的完美。新月派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注重格律,内容上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如徐志摩的《雨巷》、闻一多的《死水》等,都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的新诗运动,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也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1.2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
(1)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1915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学至美国克拉克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1921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期间结识了罗素、泰戈尔等文化名人,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于1921年,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著称。在短短的十年间,他发表了大量诗歌,其中包括《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雨巷》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2)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充满对自由、爱情、美的向往。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自由的渴望。中期作品逐渐转向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如《翡冷翠的一夜》中的“我听见你说的,我听见你说的,是那句话:你愿意,你愿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