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贵州省安顺市部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出自《墨子·尚贤上》。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重要思想观点,尤其是“尚贤”的政治主张,顺应了战乱纷繁、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君主求贤若渴、得人才者得天下的迫切要求。尊重、崇尚、任用贤良之士,是政治的根本。
认识到是否拥有贤良之士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以及贤才难得,是我国古代众多政治思想流派的共识。《诗经·鹿鸣》歌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聚拢、招纳品德高尚、声名显赫的贤士为座上宾,事业就会大有作为。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讲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他本人也以贤者为榜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到墨家,其思想与儒家多有不同,但在选拔、任用贤才的政治用人观上是一致的,将“尚贤”作为政治的根本,主张尚贤使能要打破界限,不分社会阶层、职业选拔真才实干者是墨家贤人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后世尊贤、纳贤蔚然成风,甚至提出“野无遗贤”的思想,历朝历代君王尊奉贤才的典故层出不穷,都体现出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家渴望贤才、珍惜贤才的小心翼翼和犹恐不及。
那么,何谓贤良?贤良之士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说文解字》说:“贤,多才也。”《庄子》说:“以财分人谓之贤。”但从中国文明伊始,很少以财物、财富论贤,大多以德能论贤,贤者被认为是贤明有才德的人。在儒家的王道信仰中,贤人是居于圣人和君子之间的道德生命境界,这一界定和排序也被其他学派包括墨家吸纳。至唐,《贞观政要》也讲:“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所以,贤人虽逊于圣人,但也是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可以说,贤者是“德”与“才”的高度统一体。
“德”为德性。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有德性的君子不是遵从外在的道德标准,而是
主动涵养德性成为自己的品质和内在修为。《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德性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仁是贤者、君子最根本的品格,并由仁统摄义礼智信,所以“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墨子崇尚古之圣王列德尚贤,更为推崇“义”,“至于所谓贤,则以义为标准”。修身养德、仁民爱物、克己律己、反躬内省、自我提升,由内圣走向外王是历代贤者所追求之大德。
“才”为匡时济世、经世致用的本领。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而应有渊博的学识,多才多艺。墨子提出的贤者之“才”更为广泛,如博悟道术、言辞善辩、精通逻辑、多才多艺、上下调和、清正廉洁等,既是治理时弊、匡扶乱世的利国利民的技能,也是发展生产、从事经济管理的理财之能。富国富民、政治昌明、万民亲附、内外归顺的安乐之世是贤人治世之“才”的完美呈现。
人才成就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优秀的人才。中国共产党人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正是向优秀的贤良之才发出了“集结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德才兼备,方堪重任。”“要把那些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用崇高的事业感召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以此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摘编自董冰《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材料二:
孟子抱有厚重的天下关怀,遂生发出浓郁的“为天下得人”的问题意识。在孟子看来,行仁政有三重境界:分人以财,施人恩惠,是第一重境界;教人以善,感化他人,是第二重境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第三重境界。作为“天下”的治理者,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成为“为天下得人”的“仁”者,为天下寻人才,进而引领万民各遂其生、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然而,贤能难以世出,有德者也未必居其位,所以说“为天下得人难”。由此可见,“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以“德位相配”为核心诉求的贤能主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精华,人的因素在我国政治制度史上也就具备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为天下得人”,实际上是为人民大众谋求贤才治理天下,追求的“至善”目标是将自己彰明的德性推及天下。孟子坚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因此,畅通人才选拔渠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奉行“为天下得人”的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相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的伟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腊八诗词集锦】42首佳作探寻古人腊八风情,家家煮粥伴梅香.docx
- 河南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 刘亮程《本巴》阅读答案.docx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docx
- 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原则:从几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说起.docx
- 政治松绑、立意多元、思辨为王--2025年教育部适应性考试(八省联考)作文整体评价.docx
- 重庆市部分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阅读答案及解析.docx
- 甘肃省平凉市部分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高一生物第五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项复习.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