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在平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受,对事迹都不生疏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下面是我整理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欢迎阅读。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篇1】
小廖,男,49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县厚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小廖靠着终身信仰和一身正气,用忠勇、热血、和善谱写出一曲曲英雄之歌,被家人称为“管得宽”,被群众唤为“廖英雄”,被媒体誉为“三峡上空一只高翔的雄鹰”。
在2022年百年不遇的“94”洪灾中,小廖凌晨冒着瓢泼大雨去街上帮忙转移群众300多名后,又在洪水中带病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救出小孩、老人20多人,直到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他获救后,发觉自家财物已被洪水“洗劫”一空,女儿也因洪水浸泡心脏病复发住院。在去探望女儿的途中,忽见丰胜沙发家具厂发生火灾,他又第一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扑火,因车间30多桶燃油物品连续爆炸,被炸成重伤。他在医院清醒后第一句话就问大火扑灭了没有,妻子心疼地回答他:“火已扑灭,四周的加油站、学校、医院和1000多户6000多居民的生命财产都保住了,你怎样能刚出洪水又进火海啊!”他脸露笑容地说:“我是一名党员,我不上,谁上!谁让我是‘管得宽’呢。”
2022年8月,小廖为救金峰乡新华村村民谢小春,死命抱住歹徒。眼看歹徒高举菜刀,要朝谢小春的脖颈砍去,他毫不迟疑地用自我的胳膊硬生生拦住了这一刀,结果左手肘缝合了18针,至今还有一条两尺多长的`伤疤,4个指头完全失去功能。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他:“老廖,今后你再遇上持刀歹徒怎样办”他回答说:“为了正气,我不怕死,今后遇上了我还要上!”小廖就是这样用鲜血维护着社会正气,先后见义勇为60余次。他空手夺刀、悬崖搏斗、追擒逃犯、勇夺炸药、跳河救人、危房救孤,15次负伤,4次住院,全身留下了十几处刀疤,听力、视力严峻下降,左手仅有大拇指完好无损,其余四根手指都只剩下半截,法医鉴定为6级伤残。
小廖从事基层调解工作18年,调解了各类民间诉讼近1300件,免费法律询问1万余次,帮忙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他还照看赡养罗文贵、熊丛贵两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长达30多年,为他们供应住房、衣物、钱粮,打水、做饭、熬药、擦身洗澡、倒大小便,任劳任怨,直至老人去世。他将社会各界送给他的慰问金、救助金全部捐给了五保老人和失学的贫困儿童;一家人节衣缩食,省钱给因脑出血全身瘫痪10年的母亲和患有重度风湿性心脏病的女儿看病。
小廖先后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篇2】
小吴,男,53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党支部书记。
15年来,小吴义务赡养了45位老人,先后有22位老人在他的关怀中安详地走完生命历程,6位老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目前,小吴仍在赡养17位老人。
1988年寒冬的一天,小吴在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她穿着破烂的单衣,蜷缩在路边,冻成一团。小吴把老人送回家,看到这位老人无依无靠、一贫如洗,被子又黑又臭,枕头竟是一块砖,他泪如泉涌。他在周边几个村里做了调查,结果发觉有几十位孤寡老人过着类似的生活。1990年,小吴劝说妻子,倾其全部,买下家对面的一个废弃酒厂,改造成一座有16间房屋的敬老院,并给敬老院取名“常乐”,期望老人们能够每天欢快。年底,来自8个村的16名孤寡、残疾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70岁的马昌炳老人刚到敬老院时,由于长期没有吃肉,一吃肉就拉肚子,小吴每次都帮他清洗。70多岁的田代翠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小吴细心服侍她,让她认了自我做儿子。63岁的谭传贤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唯一的依靠哥哥去世后,她立刻失去了生活来源,小吴听说后收留了她。任国贤与老伴谭吉寿,拉扯智残儿子生活,因年事已高而生活陷入逆境,小吴收留了这一家三口,一养就是11年。小吴5年间收养的45名老人中,有半数是残疾人。那些去世的老人,都是小吴这个“儿子”送终。他们在弥留之际,老泪纵横地叫着“恩人”,拉着小吴的手久久不愿松开。1993年,小吴购买了1.5亩荒山,开拓了“常乐敬老院公墓”,在墓地栽树种花,让辞世的老人与鲜花、松柏为伴。当年,国家民政部向他颁发了一块“德高义重”的`匾牌。
建成敬老院时,小吴就背上了6000元贷款。以后每年都要为敬老院供应近1万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猪肉、近500公斤食用油、两三百公斤盐巴,加上缝制衣服、添置被褥,还有医药费、丧葬费、电费及其他开支。小吴还拿出家里的3亩承包地,供敬老院种菜种粮;在自家承包的荒地上,开垦出20亩药田;办养殖场,建棕器加工厂、预制件厂、木材加工厂三家小作坊。15年来,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