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省泉州市金昌八冶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VIP

福建省泉州市金昌八冶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泉州市金昌八冶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的另一面

李泽厚

苏轼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新的质变点,这就是苏轼的意义。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抱负满怀、遵守儒家思想的,与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但,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的“遺世”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结,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残杀的恐惧哀伤,也不是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苏词更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这首小词后,“桂冠服江边,孝舟长啸去矣。那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鼻新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署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人生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正是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这里没有屈原的忧愤,没有李白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更不像韩愈的盛气凌人。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的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奔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娇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提到某种透初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不要富责,不合流俗,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坊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著名文学家苏轼,他的身上有许多和一般土大夫一样的性格特征

B.被政治和社会重重包裹着的人生,常有许多苦恼和矛盾,苏就是这样的鲜明化身。

C.苏轼在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通世”“退隐”“归田”等,只是文人的一种特有心绪。

D.苏轼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显得根消极。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文中的人生空漠之感,弥漫成诗人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B.苏轼对人生有着深切的理解,人世大罗网根本逃不掉,只能既尊奉儒家又出入于佛老之中。

C.特别的忧愤,特别的豪诚,特别的明朗,特别的孤峭,特别的盛气凌人,都不是苏轼人生。

D.苏轼开创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影响着元画、元曲、明中叶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及朱熹思想。

17.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一般士大夫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5.D???16.D???

17.与一般士大夫一样,忠君爱国、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整个人生中既想进取又想退隐,玄思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能随遇而安地“乐观”。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根据选项的表述,回归文本并仔细阅读,接着选项进行深度比对。本题D项,“苏轼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显得很消极”是对苏轼的误读。纵观苏轼的一生,虽然仕途失意,但是他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也是值得我们欣赏的。从他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及“鬓微霜,又何妨”等可看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他面对失意和挫折是旷达乐观的。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ongb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