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性别期待的实验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美国的心理学研究者给幼儿园的孩子发了一件没有性别差异的白色套衫,并告诉家长说下周幼儿园的一项活动要求孩子们统一穿着这件套衫。结果那天到来的时候,研究者们发现许多女孩子的白色套衫上多了诸如小花之类的装饰,这些饰物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儿童的性别,父母对儿童的性别期待亦通过这些装饰物明白无误地表现了出来。家长给予不同性别婴儿独立性程度的实验研究1978年,国外有人做了这样一项实验研究:让婴儿在地板上爬行,看婴儿爬行多远才会被母亲叫回来。结果发现,男孩的母亲允许他爬得更远,而女孩的母亲则当她爬出一小段距离就将她叫了回来。观察还发现,在婴儿爬行的时候,母亲一般不会给男孩子指令,让其自由行动,而对女孩则不断发出指令。这些情形与父母头脑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有关。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性别角色的萌芽和基本形成阶段。约从2—3岁开始逐渐发展,3—4岁能进行性别角色的选择,理解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特征,约6岁基本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能选择符合自己性别的玩具、衣服、游戏和其他物品。性别角色的扩大和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儿童期,儿童在行为、性格特征方面向两性不同方向分化和发展,儿童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定的性别行为标准,逐渐与成年人的行为接近。性别角色的重新形成阶段。主要表现在青春期。这时人能正确掌握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的内容。《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第一章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阎力幻灯片制作:武琦《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社会化与个性化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化的内容第三节个性化思考题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一、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二、社会化概念的理解社会化目标、内容与过程的多元化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社会化受文化的影响社会化状况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社会化(socialization)《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社会互动,学习和掌握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定义的六个要点:(1)主体——个体(2)场所——一定的社会背景(3)条件——社会互动(4)内容——学习、掌握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5)目标——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社会成员。(6)性质——过程早期社会化《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人从出生到基本学会和掌握了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初步具备了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心理与行为模式的过程,称之为“早期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青少年时期完成的。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学校是系统社会化的场所123社会是终生社会化的场所4厄盖赖尔(1965)对儿童“自私”行为的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研究者让4—16的儿童分核桃,核桃是单数,如5、9、11、13、15,要求被试和另一位儿童分。研究者发现他们有三种分法:①丢掉一个成偶数后两人平分;②给自己多分一个;③给对方多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自私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4—6岁儿童中有67%给自己多一个,9岁左右有23%的儿童给自己多一个,12岁以后没有一个儿童表现出自私行为。儿童在成长中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思考题:中国的儿童情形会如何呢?横断/纵向研究?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人成年之前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这为人的早期社会化提供了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关系都可以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影响到儿童。父母对儿童的权威性和支配作用非常大。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行为、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谐、民主的家庭容易培养孩子自尊、友善、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模式。自私、偏狭、暴力倾向的父母往往容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