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C.世界上的全部的鸟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大蟾蜍思考题BD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很低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例: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可得,N=m(重捕中标志数)M(总标志数)n(重捕个体数)N:M=n:m,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1X34/15=88只2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通常以a‰表示。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二、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a.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b.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降低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出生率死亡率世界22.28.9中国16.06.5孟加拉国27.89.6印度26.58.9印度尼西亚23.27.5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三、迁入和迁出率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年龄组成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老年(丧失生殖能力)年龄的三个阶段:1234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1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2老年3成年4幼年5种群密度越来越大6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7A老年B成年C幼年D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E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F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老年01成年02幼年03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04种群密度越来越小。05年龄组成的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062.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12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逼近118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就是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7.7,比上年末下降,但仍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国家人口计生委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省份今年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将高于107的部分降低10%,并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的专项立法。010203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象海豹群体(3)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小结:种群密度预测变化方向直接影响影响数量变动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入率和迁出率主要决定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类世界遗产.ppt
- 生物系统学原理和方法.ppt
- 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ppt
- 生物素亲合素放大技术.ppt
- 生物繁殖新技术.ppt
- 生物细胞分化形成组织.ppt
- 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ppt
- 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pt
- 生物细菌真菌分布.ppt
-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ppt
- 技能培训课件-车间安全管理.ppt
- STEM教育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践行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STEM教育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创新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STEM教育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STEM教育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践行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含答案(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pdf
- STEM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STEM教育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跨界融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STEM教育在初中心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5G终端策略解读.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