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躺”和“卷”,怎么选--初中生学习辅导心理活动课
活动理念
在中学校园中,网络词“内卷”和“躺平”常被学生挂在嘴边。在初三的备考压力下,有的学生将良性竞争演化成了无意义的或非理性的比较,将他人的学习表现变成了衡量自己学习好坏的标准。有的学生几经挫折,深受打击,难以振作,开始不思进取,甚至瞧不起勤奋努力的同学。这种状态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简单的调整情绪管理策略并不能完全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本节课作为补充,从心智化的角度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当个体身处团体之内时,就不再是互不相关的个体,而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组关系就是团体动力,团体动力分为热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四个阶段,它使得成员与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最终能实现调整成员行为和促成团体目标的目的,心理活动课就是一个典型的团体活动。
心智化理论表明,心智化是个体借助于有意的心理状态(如欲望、需要、感受、动机等),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培养出一个观察自我的头脑,使个体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从而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本节课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借助心智化理论进行设计。通过团体活动的四个阶段帮助学生客观看待“内卷”和“躺平”,看到其中的情绪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找到“内卷”和“躺平”的平衡点。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内卷”与“躺平”的表现以及背后的原因。?
2.?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自身状态的觉察,激发学生从“内卷”与“躺平”状态走向平衡状态的动力。?
3.?行为目标:使学生掌握自我照顾和努力拼搏的平衡方法。
活动方法
重点:使学生掌握自我照顾和努力拼搏的平衡方法。?
难点:通过理解“内卷”和“躺平”的形成机制,引导学生找到平衡方法。
活动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折纸法、舞蹈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白纸。
活动对象
初三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身体,请回答
师:请分享一个曾经让你纠结选择“躺平”还是“内卷”的情景,其他同学用身体呈现自己的选择。选择“内卷”就作小虾米状,选择“躺平”就背靠椅背瘫坐。?
生1:睡午觉的时候,我同桌总是偷偷写作业,我很纠结要不要放弃午睡,起来写作业。?
生2:我朋友收到的生日礼物都很贵,而我还没给他买,我很纠结要不要也买一个很贵的礼物。
生3:少年宫兴趣班有个比赛,我的队友找老师加了课时,但少年宫离我家挺远的,如果我也加课的话,很晚才能回到家。?
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让我们纠结的情景,到底应该选择“内卷”还是应该选择“躺平”呢?又或者还有其他的选择?
设计意图
通过身体表达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言语诉说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困境,激发学习动力。
二、团体转换:将“卷”/“躺”进行到底
活动规则: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上一个环节提到的情景中选择一个最有共鸣的情景,选择“躺平”或“内卷”,并商量一下具体怎么“躺”或者怎么“卷”。?
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教师化身外界传声筒,传递外界家长/老师/同学的评价(赞同或反对,鼓励或阻止等)。学生可以根据评价内容调整自己的表演,也可以选择保持不变。?
师提问:听到外界的声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4:很烦,不想听。?
生5:很累,他们想说就说吧,无所谓。?
生6:火气很大,很想骂回去。?
师:你的选择,会因为外界的声音而动摇吗??
生7:我本来已经想好选择“躺”了,但是被说了之后还是想再努力一下。?
生8:不会,这已经是我“卷”的极限了,再“卷”下去,我就要废了。?
生9:会啊,不然爸妈就会一直说我,我继续“卷”的话就能少听他们唠叨。?
生10:看情况吧,如果这些话有道理,我会听的。但如果我实在做不到的话就算了,我不会勉强自己。?
师:在“躺平”或者“内卷”的时候,外界的声音是否也是你会对自己说的话呢??
生11:不是,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卷”。?
生12:是,我也会担心考不上高中,但我就是做不到一直“卷”,我觉得很累、很辛苦。?
生13:是,我每次都想早睡,但一直都睡不着,然后就起来继续看书了。?
师小结:好像无论选择“躺平”还是“内卷”,都会引发他人的议论,看似是外界的声音,实际上,我们自己可能也会这么对自己说。这些纠结到底是怎样的渴望?或许我们应该听听内心的声音。
设计意图
通过外界声音的催化,将选择的影响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自省内心的想法。激发调整的动力,进行初步的自我调整。
三、团体工作
(一)内心,请发声?
学生用桌面上的白纸展示“躺平”和“内卷”的状态。?
师:请分享你们的作品,并说说作品背后的想法。?
生14:我的“内卷”是揉在一起的纸团,像我的思绪一样,皱皱巴巴的。?
生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