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 教案.docVIP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 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

第六单元

唐诗三首

课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教材分析

唐诗三首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三首均是唐朝人所作的古诗体。《石壕吏》是伟大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之一,通过讲述安史之乱中石壕村一户人家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杜甫晚年。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一种包揽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卖炭翁》通过卖炭老人惨遭宫市强取豪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从内容上看,这三首诗都属于叙事诗,描写简练传神,从情感上看,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2、比较阅读,分析三首诗在句式、用韵、描写、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3、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与研读中把握歌行体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

教学过程

《石壕吏》

导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山河,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的人物是谁呢?

杜甫,我们学习过他的《望岳》《春望》

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长篇古体叙事诗《石壕吏》,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济世情怀。

二、教学新课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河南巩义市(今河南巩义)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人称“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疾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期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作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背景介绍】

安史之乱时期,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越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察看。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整体感知】

诗人在写这首沉重、悲哀的诗歌的时候,其实也把一个能够体现人生味道的词放在了诗句中,你们找到了吗?

明确:“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不但苦,而且苦的无以复加,苦不堪言!

2、透过这首诗歌,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明确:读出沉重、悲哀的感情

【深入探究】

老妇的“苦”体现在何处?

明确:丧子之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困窘之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应征之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如今,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又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连垂垂老矣的老妇人,也被捉走了,捉走老妇人的是?

石壕吏

3、诗人为何不直接描写“石壕吏”,而是通过老妪的致词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

用暗示的手法来反衬石壕吏的狰狞面目。诗里没有叙述差役讲的半句话,但我们从老妪的回话中已经可以看出他那凶横残暴的嘴脸。他一直逼着老妇自己出头承担才罢休。

4、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做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培训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K12教育十余年,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