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代·辛弃疾
目录一二三四诗人生平诗词内容诗人典故诗词赏析
第一部分诗人生平
一诗人生平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5月28日,在山东历城长大。他的爷爷辛赞先后做过谯县和开封等地的地方守令,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名望的人物。辛弃疾少年时期,辛赞曾在亳州做县令,当地有一位名叫刘瞻的诗人,长于作田园诗,在当地颇负一些声名。辛赞便让辛弃疾拜他为师,接受了他的教导。这一阶段,辛弃疾广泛地接触和学习了儒家的各种经典并习诗作文,受到过良好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
一诗人生平反金报国淳熙二年(1175年)秋,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平定茶商起义。一直到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不断调官,为仕途奔波,很少有空再思虑复国大计。作为地方官的辛弃疾刚严果毅。他处理公事赏罚分明,担任湖北安抚使时,当地其他官员纵使部下殴打百姓,辛弃疾不官官相护,认为错在军人,因此被贬官。他还创建地方武装“飞虎军”、粮灾期间主持救荒、兴修水利工程等等,执政卓有成效。
一诗人生平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辛弃疾名重一时。宋高宗任命作为“归正人”的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二十三岁。不久,宋孝宗即位,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重用主战派人士张浚,进行宋室南渡以来的第一次主动北伐(参见词条“隆兴北伐”),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由于主将之间的嫉功害能,导致符离大败,随后金宋签订“隆兴和议”。在此情况下,主和派势力又占了上风,但二十六岁的辛弃疾不为所动,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一诗人生平晚年生活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建好带湖新居,并作《新居上梁文》,开始以稼轩居士自称。第二年,他真正开始了自己的退居生活,摆脱了官场的烦扰,诗歌中更多记述日常琐细。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孝宗重新任命辛弃疾担任主管冲佑观的祠官,绍熙二年(1191年),宋光宗任命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在任期间,辛弃疾再次上书,提出应当加强荆、襄两地的军备力量(荆湖北路和襄阳地区)以便守住江南。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遭弹劾,庆元二年(1196年),辛弃疾遭罢官。
第二部分诗词内容
二诗词内容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者: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二诗词内容注释①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鹈鴂,指伯劳。②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③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④未抵:比不上。⑤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⑥“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⑦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⑧“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⑨“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二诗词内容翻译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二诗词内容创作背景《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为送别抒怀之作。首尾以啼鸟相呼应,描写暮春的凄厉暮色;中间引述历史故事,铺叙古代种种人间离情别恨,借送别族弟,抒发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壮士难酬的义愤。全词笔力雄健,沉郁苍凉。
第三部分诗词赏析
三诗词赏析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鹧鸪鸣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