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经验总结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经验总结报告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0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我国2003—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根据2006年调查估算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近2.1亿人为低骨量(骨量减少)状态[[1]],如此庞大的潜在患病人群对家庭和社会构成很大的威胁。

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起骨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生率为7.31%~12.2%,而将近一半的脆性骨折发生在骨量减少者中。一项对671例绝经后妇女的前瞻性研究发现,48%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于骨量减少组[[2]]。因此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骨质量和预防骨折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根本目标。

**教授研究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二十余年,防治骨质疏松症强调以健脾补肾为主,标本兼治,不但重视疼痛等症状的改善,且关注患者的抗跌倒能力及机体平衡性、肌肉协调性,以防骨折发生,强调“治未病”理念,本章节总结**名老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经验,供同道临证参考。

(一)中医对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认识

中医并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更没有骨量减少一说,但基于一定的中医学理论,并结合该病的发病部位及临床所表现出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骨折、驼背等症状,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应归属中医“骨痿”“骨痹”“腰痛”的范畴。关于“骨痿”“骨痹”等的发病,《内经》中则有以下论述:《素问·痿论》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不足任身,邪,内会于肾。”《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气至,名骨痹。”

《素问·宣明五气论》明确提出“肾主骨”的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充则髓实。”《医精经义》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说明骨骼的生长发育、衰退,及其强劲与否与肾精、肾气之充盛有内在联系,肾精、肾气旺盛则骨骼强劲。因此,肾虚是骨质疏松症与骨量减少发病的关键所在。

脾主肌肉,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病,则健运失司,生化乏源,肌肉痿弱不用。脾胃对于骨骼的影响,《灵枢》中早有论述:“谷入气满,掉译注于骨。”《医宗必读·痿》曰:“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驰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其交通上下,溉濡四旁,从而维持气、血、精、液的相互转化,若脾胃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枢纽滞塞、血不化精,则骨骼因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气虚不能充运,无从生髓养骨,而发生骨量丢失。李杲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足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综上所述,脾脏功能的盛衰与骨骼强健密切相关。

《素问·调经论》曰:“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清利矣。”血瘀也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骨质疏松症的血瘀是在肾虚和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血瘀阻滞经络,反过来又加重病情[[3]]。

故肾虚是骨质疏松症与骨量减少发病的根本,脾胃虚弱是引发此病的重要原因,而瘀血阻络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教授对骨质疏松症与骨量减少的认识

**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观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遭受疾病本身和治疗方式的双重折磨,一旦合并骨折就较难用药物使骨量迅速恢复。骨量减少则是骨密度下降,但未达到骨质疏松的程度,是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阶段,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将发展成为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易引起骨折,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处于骨量减少阶段的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起初可能只有腰膝酸软等不适,一般通过体检、骨密度检查才得以发现。

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言,临床前期(病前状态或亚临床状态)与疾病过程有着质的不同,绝大多数慢性病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干预,可使临床前期状态逆转,然而一旦此状态发展而进入疾病过程时,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现代医学认为,骨骼是一个活性的动态组织,它通过不断的重塑来维持其矿化平衡和自身结构完整,即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来维持骨量的稳定。正常情况下,骨重塑过程是由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两部分组成,而且它们保持着动态平衡,使骨量处于稳定状态。对于骨量减少者来说,早期骨骼的改变尚不伴有骨结构破坏,亦可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属于骨质疏松的临床前期状态,骨量丢失以腰椎明显,但T值不低于-2.5,此时积极干预绝大多数

文档评论(0)

duom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