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65.020.20CCS
ICS
65.020.20
CCS
B16
驻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4117/T434—2025
玉米瘤黑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5-01-10发布 2025-02-11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17/T434
DB4117/T434—2025
PAGE\*ROMAN
PAGE\*ROMANII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病害特点 1
发病规律 1
发病因素 1
危害程度 2
病株率 2
调查方法 2
防控技术 2
防控原则 2
农业防治 2
化学防治 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许昌市农业科学院、遂平县农业农村局、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检疫站、平舆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遂平县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检疫站、驻马店市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上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遂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遂平县车站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遂平县种业发展中心、汝南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正阳县新阮店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正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上蔡县和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遂平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遂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遂平分校、泌阳现代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正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阳县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中心、正阳县油坊店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正阳县原种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波、李长红、马红珍、孔子明、江海松、王文文、葛凤梅、袁秋云、张瑞、赵莉、张杰、范芳芳、张芳、张琛、徐学政、陈军召、蒋鑫、黄娅、翟小伟、南楠、田野、高思亮、张永强、韩佳佳、王正力、胡琛、史慧、陈华丽、姚敬、李航、李璐璐、宋新田、段玉成、冯晓曦、张军刚、郭海斌、许海涛、李航、王肖凤、肖宗坤、王艳群、贺开红、谢小霞。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DB4117/T434
DB4117/T434—2025
PAGE
PAGE1
玉米瘤黑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瘤黑粉病的术语和定义、病害特点、防控原则及防控技术。本文件适用于玉米瘤黑粉病的综合防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玉米瘤黑粉病
由玉蜀黍黑粉菌(Ustilogomaydis)侵染玉米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害特点
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形式在土壤、种子、粪肥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是次年的主要侵染源。主要侵染植株的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被侵染的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瘤状物,肿瘤单生、串生或聚生。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后带粉色,最后变灰至黑色而破裂,散出黑粉。
发病因素
品种
玉米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一般早熟品种、耐旱品种抗性较突出。
菌源
病菌以冬孢子形态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次侵染源。
气象
玉米生长期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潮湿,干湿交替均有利于病原菌萌发侵入。
栽培管理
玉米多年连作、密度过大、常年秸杆还田、氮肥施用过多、灌溉间隔时间较长、虫害等均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危害程度
表示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根据发病株率分为9级,详见表1。
表1 危害程度分级
病情分级
病情描述
抗性评价
1
病株率0-1.0%
高抗(HR)
3
病株率1.1%-5.0%
抗(R)
5
病株率5.1%-10.0%
中抗(MR)
7
病株率10.1%-40.0%
感(S)
9
病株率40.1%-100%
高感(HS)
病株率
表示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及严重程度。按公式(1)计算。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1)
调查方法
玉米乳熟后期进行调查,采用五点或棋盘式方法调查,地块面积较小的采用对角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