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文学艺术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艺术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顾恺之→吴道子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科技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祖冲之圆周率)、农学(《齐民要术》)、地理(《禹贡地域图》)隋唐时期:建筑(赵州桥)、印刷术(雕版)、火药、天文(僧一行本初子午线长度)、医学(《千金方》《唐本草》)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其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遣使西域求佛法,并为传教高僧修建白马寺。一、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一)概况:朝代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末兴起,中国本土宗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并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出现危机,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特别提示】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二)反佛斗争1、原因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材料三: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统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钱财,所耗的都是人民血汗。……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一:材料二:根据三则材料材料,分析佛教兴盛的危害。佛教的危害: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源、兵源和治理。(1)反佛: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2)灭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先后灭佛。2、概况: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代表人物:韩愈。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5、影响: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三)儒学复兴运动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人民需要精神依托,为佛教、道教的流行提供了土壤。②当时佛教、道教所宣扬的思想和主张,对普通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③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为维护统治,当时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和道教,尤其是唐朝统治者为强化政权的合法性,以老子后裔自居,更是大力提倡道教。(2)影响①同佛教和道教有关的建筑和艺术得到迅速发展。②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但没有消除人民所受的灾难。③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威胁封建统治。④道教一度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武器。⑤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二、辉煌多元的文学艺术(一)文学1、魏晋南北朝文学: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流派。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