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上历史必考材料题25题.pdf

七上历史必考材料题25题.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材料题(25题)

1.(2023·北京石景山七年级期末·21)(10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

的重要依据。

材料一

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相关结论

6个头盖骨化石

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10万件石器

大量的动物化石

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补全表格。(3分)

材料二

遗址名称部分考古发现

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

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

干栏式建筑遗迹;

刻有猪纹的陶钵等

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

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

多达数斗的粟;

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

(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2

分。填写字母。)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3分)

材料三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

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

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

米。

(3)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2分。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

选均不得分。)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____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__________

2.(2023·江苏太仓七上期中·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

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

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

(3)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

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

(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3.(2023·广东普宁模拟·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红山文化碧玉龙

大汶口文化白陶鬻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良渚文化玉琮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更为完整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

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

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

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

建立。

——《东亚文化圈》

(1)指出材料一中的文物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远古时代的

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4

分)

4.(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手可摘星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