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范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范文

《消遣至死》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

《消遣至死》读书心得范文篇1

一个学者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能清晰留意到平凡表象下的深刻论题,并对此进行理性的熟悉。假如他的观念、思想能够预示将来的社会,为将来的人们所借鉴,那就更难能珍贵了。有人说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推断可以和我思故我在的重要性媲美,他们都具有颠覆性,我们太习惯于某种媒介,从而丢失了对他的推断力。作为麦克卢汉思想的追随者和继承者,尼尔波兹曼的思索在对电视习以为常的社会里变得非常有价值,我们今日的媒体和社会惊人地印证了他在《消遣至死》里提出的警示。

一、对两个相悖的预言的看法

《消遣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媒介批判三部曲的其中之一,它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媒体和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波兹曼以美国电视为文本,对电报创造之后电视媒体影响下的人们的思想、熟悉方式还有大众文化的进展趋势做出了分析,并得出消遣至死的结论。他在设定媒介即隐喻媒介即熟悉论这样的前提后,在下面的章节中论证了两个问题:一,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话语清楚易懂,严厉?而有理性;二,在电视的统治下,这样的话语变得无能而荒唐。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消遣的方式消失,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消遣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消遣至死的物种。

这是波兹曼对奥尔德斯赫胥黎1932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漂亮新世界》在理论上的诠释,认为人们会崇拜那些使他们丢失思索力量的工业技术。与《漂亮新世界》观点相反的是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年》,描述了一个处在独裁统治之下的恐怖世界。网上曾流传着一副漫画,它比较了赫胥黎和奥威尔的这两部作品。

二者的担忧好像都有肯定的道理,但就美国来看,1984年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人们在空洞的笑声中走进了漂亮新世界的大门。正如波兹曼所说,从欧洲人踏上北美大陆开头,美国就从原始状态直接跳动进入了印刷时代。那时的公共事务是通过印刷品来组织和表达的,并且这种形式日益成为全部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印刷时代可以用严厉?、理性、客观、有序、具有规律性等几个词概括。他认为印刷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它是真理最合适的外衣。波兹曼给出的例证是有力的,我们今日怎么也无法想象津津有味地听两个政客用抽象的语言、简单的长句辩论7个小时的场景。这是印刷时代特有的印记,印刷术规定着人们的思维习惯,追求主题的严厉?性,意义的丰富性。波兹曼追忆着thoseoldgooddays。然而电报的创造导致了时间和空间分别(吉登斯也有关于大众传媒造成时-空分别现象的精彩阐释),技术的进展让很多与人们无关的冗余信息扑面而来。

波兹曼和赫胥黎最担忧的不在于汹涌而来的信息,而是人们在技术对感官的刺激下丢失自我,由新技术新媒介构建的文化也成为了人类精神的麻醉剂。波兹曼认为媒介是有其偏向的,而电视之所以成为电视,就是由于它能看,颜色斑斓的画面的电视屏幕上轮番上阵,又稍纵即逝。然而画面是不能表达抽象意义的,电视的特质使得它不得不抛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的刺激的追求。新闻(被人们信誓旦旦地认为是严厉?的),宗教,甚至教育都通过电视构建的社会进行消遣的表达。最终文化沦落为荒唐的滑稽剧,精神枯竭。这就是恐怖之处,电视不仅仅是消遣,它构建着我们的公共话语,还掌握着思想、精神、文化。鲁健就在他的一篇文章《重读消遣至死》中说到:(消遣至死)已不仅仅是一本传媒学或文化批判学的讨论著作,而成了一本哲学著作,它涉及到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对人自身生活方式的看法。《消遣至死》这本书是在1985年出版的,那时波兹曼就已经在做至死的呼号了,假如观察今日的美国电视,他非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不行。不仅是美国,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电视的影响下走上了消遣化的道路,这的确值得人们去关注。

二、互联网时代的消遣至死

在互联网还没有大行其道的1985年,《消遣至死》诞生。那时电视已在美国普及,而电脑也许还只是试验室里的巨大怪物。但波兹曼在书中依据电视得出的结论,在互联网时代却显得更为正确。波兹曼对互联网还存在着一些幻想,尤其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他自问:有没有一种传播技术具备某种潜能,足以保持童年存在的需要?然后自答:唯一具备这种力量的技术是电脑。为了设计电脑编程,人们基本上必需学习一种语言,这意味着人们必需把握简单的分析技能,类似于一个完全有文化的人需要具备的技能。在波兹曼看来,好像电脑是一个比电视更能定义一个人的智力的媒介。

而实际上,编程只是少数工程师的工作,大部分网民利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一般目的也只是消遣和消遣,还是消遣。而且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用经过什么特别训练就能娴熟地sur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