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唯物史观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路与实践探索
摘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要着眼于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两者均不可偏废;二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实践论视野、国际视野比较、历史视角这四个维度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坚持以提高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四要在对话和斗争中实现价值引导,凝聚价值共识。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实施,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持续抓好落实。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愈发严峻,高校履行铸魂育人职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任重道远。
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但部分大学生只记住了字面意思,对其内涵要义理解得不深不透。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向认同再向内化发展,提高大学生对多元思想文化的政治鉴别力、判断力,使大学生把准人生努力方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深刻阐述和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因此,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推动大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育的着眼点:坚持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相结合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这一论断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论观察方法时,进一步指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30。这一论断凸显了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具有关系性、生成性和历史性。换言之,人是社会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不可能脱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这为新时代大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起来,把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和国家的繁荣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眼于促进个体健康成长
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价值观系统具有等级结构特性,处于不同等级的价值观,稳定性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位于系统中心层级的价值观念,对个体行为的指导作用更强[2]66-6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价值观,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将其内化为大学生个体价值观,内化至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系统的中心层级,使大学生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念冲击或利益诱惑面前保持个人价值观系统的稳定性,以更好统摄其他价值观念并指导自身的实践行为。有研究表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至个人价值观系统的中心层级,“需要使其更多地偏向于以道义主义原则进行建构,并且能与人们的自我概念相互融合”[2]70。因此,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关注个人价值观系统的建构方式和作用机制,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与大学生内在需求和意义之间的连接,关注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绪情感状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