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语文试题

2023.11

(《选择性必修上》阶段性检测)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和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民间文艺逐渐与原有意识形态松绑。在开放的空气中,晚年的钟敬文重新接通了中断的学脉,开始反思和扬弃此前的遗产。与此同时,民俗学得到恢复,进一步推动学界从整体性的视野关注民间文艺,也让越来越多的学者重新审视过往。钟敬文认识到包括“人民口头创作”在内的海外理论既有其历史价值,也需要学界对其不足有所反省与超越。

②晚年的钟敬文延续了他在文化史研究上的理论优势,撰写了《刘三姐传说试论》《中日民间故事比较泛说》《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等文,从文学、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种角度对民间文艺进行探讨,揭示了它们产生、流传的状况和作品的文化、社会价值。同时,他把工作侧重从研究转向学科规划与人才培养。他在北师大积极推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创建了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主编了一系列重要的教材。1981年,钟敬文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之一,此后他指导和培养了大批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高层次学术人才。

③晚年的钟敬文对民俗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了更深入的思考,试图构建一门扎根中国文化传统、具备民族文化的整体视野的学科。基于他贯通雅俗、融汇中西的知识结构,以及参与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大讨论的经验,他将视野放得更广,提出要将“民俗学”扩展为“民俗文化学”,为此撰写了《民俗文化学发凡》等著述。他认为要在中华文化的整体视野中看待民间文化,提出了将中国文化分为上层的贵族文化、中层的市民文化、底层的民间文化的“三条干流论”,这一理论将民间文化视为中国文化的根基,俗文化则是精英与民间文化之间的桥梁,有力纠正了“五四”以来将官方与民间视为二元对立的激进观点。他提倡要将民俗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族文化的整体视野中开展“民俗文化学”的研究。他在北师大成立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也体现了从大文化观和生活文化的视角展开研究的新思考。同时,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民俗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民俗学要改变“向后看”的传统,主动投身当下文化建设,学者需要朝向当下的社会干预意识,积极发展应用民俗学,介入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建设等问题中。因此,他积极参与到了如何以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讨论中,就移风易俗等议题建言献策。

④在民俗学的理论建设上,晚年的钟敬文是充满焦虑的。他焦虑于中国学人如何在海外理论的冲击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他多次提出中国民俗学要摆脱“画描红格子”的阶段,不要做海外理论的“派出所”。正是基于这样的焦虑,他于1998年提出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设想,提出“中国的民俗学研究要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建设”。为此,他不顾高龄,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等多篇论文中为民俗学描绘了一幅宏观的学术蓝图,在当时的民俗学学界,能够指出这种必要且有能力与声望倡导体系建构的只有这位执学术之牛耳的总设计师。

⑤2002年1月10日,钟敬文带着对民俗学的不舍情感辞世,“中国民俗学派”也成为了他未竟的事业。建立“中国民俗学派”这一构想,体现了钟敬文在新时代的文化自觉和理论焦虑,它无比真诚,体现了一个世纪老人对学科的殷切希望,但如所有具有开拓性的学科设想一样,又不乏思考短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学派的形成往往是理论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构想更多地是基于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缺乏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利于理论建设的深化和精致化。

⑥但另一方面,这一号召以强烈的理论自觉,激励着后来者。进入21世纪后,民俗学者从不同的学术理念展开研究,分门别派已成大势所趋。全球化的时代里,弟子与后学者继承、反思并发展了钟敬文的理想,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聚焦于对悠久的中国文明和丰富的民间文艺资源的阐释与解读,力图从“风俗”“采风”礼俗等概念中提炼出本土化的核心概念和范畴。从本土立场出发,提炼与阐释这些本土性概念和范畴,系统梳理其意义和内涵,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民俗学的中国学派建设。在激活传统资源的同时,学者进一步明确民俗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在民间文学、民俗学、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对话协作与理论互鉴中,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理论阐释能力的概念,如“全观诗学”“家乡民俗学”“礼俗互动”“实践民俗学”“神话主义”“传说动力学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