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国开电大2022春专科各专业复习资料--古代汉语精选--第1页
古代汉语(2)
一.选择题
1.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华”使用的是(本义)。
3.写词时依据的乐谱,称为(词调)。
4.古人把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作(韵部)。
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直译比意译更灵活).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辞赋是一种散文体裁)。
7.离析经文文句,也叫(断句)。
8.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
9.下列学者中,不属于汉代学者的是(孔颖达)。
10.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的一项是(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基谁曰不然?(《郑伯
克段于鄢》))。
11.“太后之色少解”中“少”的词性和意思是(副词,稍微).
12.表示自我称呼的是(第一人称代词).
1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疽”(《刻舟求
10.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的一项是(介词,从)。
14.下列加点连词中,表示并列关系的一项是(治世之音安号乐,其政和。(《礼记•乐记》))。
15.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的一项是(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冯谖客孟尝君》))
16.《史记》的注本很多,通行的是“三家注”本,包括(裴驷《史记集解》司马贞《史
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
17.下列词是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
18.下列各句中的“且”,其词性为副词的是(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论积贮疏》)
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19.下列各句中的“以”词,其词性为介词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柳子厚墓志铭》)).
20.在连词表示的联合关系中,可将联合关系再细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
21.根据在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不同,可以将语气助词大致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
句感叹句)。
22.邢曷做注解的典籍包括(《论语》《尔雅》《孝经》)。
23.古文标点错误可分(断句错误使用标点符号错误)类型
24.下列关于《典论-论文》中的是(“雅”是说奏议应该运用好经典。“理”是指书信和论
说应该条理通达。)。“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阐述正确
25.下面翻译错误的有(“厉王虐,国人谤王。”此句翻译为“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周
厉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此句翻译为“永州的野
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而见之。
至,则行矣。”此句翻译为“孔子说:隐士呢,让子路返回去见他。到了,却走了。”)。
26.《史记》的体裁属于(国别体)史书。
27.《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28.(代词)可以用来表示人称、指示或疑问。
29.(人称代词)是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
30.“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A.副词,即使五蠹》)中“虽”的词性和意思是(副
684
国开电大2022春专科各专业复习资料--古代汉语精选--第1页
国开电大2022春专科各专业复习资料--古代汉语精选--第2页
词,虽然)
31.诗律就是诗的格律,是作(近体诗)时所遵守的规则。
32.“小虫伏不动產若木鸡。”(《聊斋志异-促织》)该句中“若”的词性和含义是(介词,
像似的)
33.“鲁人皆以儒教,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