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是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一般说来,人有坎坷不幸,内心就有所“郁结”,怀才不遇的文士更是如此,内心有所郁结,就必然要寻求发泄。对于作家来说,这种寻求发泄的冲动和欲望就成为一种创作的内驱力。而他们借以发泄(假之而鸣)的方式通常就是文学创作。

不平则鸣,发愤(抒发愤懑)著书,这就意味着作家们既有强劲的创作内驱力,又有真实而炽热的情感。换言之,他们的创作不是出于应制或应酬的需要,不是矫柔造作的无病呻吟。显然,这些都是产生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条件。

确实,古代的“穷”士们在屡遭挫折、饱尝忧患之后,往往能够更深切地感受人情冷暖,更充分地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更强烈地体验生命的喜怒哀乐。创作主体的社会体验、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都因此而更丰富、更复杂、也更深刻。作家们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为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感情浓度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可靠保证。正如桓谭所说:“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采不发。”(《新论·求辅》)刘勰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敬通(汉代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文心雕龙·才略》)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作家命乖运蹇,不仅是由仕途穷窘造成的,而且也与遭逢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有直接关系。世事的纷乱固然使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但是另一方面这也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他们可以由此去观察和反思整个社会、时代和历史,并诉诸笔端,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史诗的意义。

(摘编自任晓勇侯福忠《穷而后工与达而难工》)

材料二: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穷而后工”是一个历时久远、被文论家们乃至文学家们本人所普遍接受并深信不疑的传统命题。古人论述这一看法时角度不一,但都可以概括为“穷而后工”:文学家的不幸遭遇与创作才能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文学家的痛苦郁闷是使之激发创作冲动、发挥创作才能、创作出有特殊审

美价值的作品的有利乃至必要的条件。

然而,“穷而后工”的命题是否意味着一个人只要经历过某种不幸遭遇、胸中郁积着某种痛苦情感就一定能保证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如果真是这样,“穷而后工”的说法就未免近于荒谬。因为历史上经历过痛苦不幸的人难以胜计,而真正能从事创作的人却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人,能够留下不朽作品的人更少。因此,有必要对“穷而后工”命题的意义范围作进一步辨析。

事实上,古文论家所说的“穷而后工”是有前提的,它并非泛指一切人。首先是作家必须具有某种特殊才质。在后来的文论中,这种主体条件的特殊性得到了更为具体的说明。明代王慎中道:“所谓不得志者,岂以贫贱之故也!才不足以用世,而沮于贫贱,宜也,又何怨也?才足以用世,贱且贫,其怨也,宜也。”(《碧轩辐诗集序》)

这番话中的情感固然不无偏颇,因为任何人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对待都必然也有权力“怨”。但是,王慎中认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才质的人,在困厄境遇中方能够通过创作活动来抒胸中之“怨”。宋代周济分析辛弃疾何以能够“不平之鸣,随处辄发”的原因道:“其才情艳富,思力果绝,南北两朝,实无其匹。”(《介存斋论词杂著》)这些都很能体现了古文论家们的认识,一方面将不幸视为创作才能充分激发的条件,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激发是以作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素质为前提。

“穷而后工”另一个重要前提是作家本身须有一种执着的志向或曰崇高的精神追求。纪昀曾专门指出:“夫‘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论诗家成习语矣。然以龌龊之胸,贮愁之气,上者不过寒瘦之辞,下而至于琐屑寒气,无所不至,其为好也亦仅。”(《俭重堂诗序》)纪昀并不否认不幸境遇对作品的积极意义,但是认为倘若作家没有较高的人格,则这种由不幸而生的痛苦愤懑之情所能给予作品的积极意义非常有限。

古文论家还认为,作家的不幸痛苦还有着狭隘深广的区别。只有当一个人的悲怨愤懑不仅仅出于个人的生活不幸,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普遍遭遇时,它才会赋于作品以更高的美学价值。黄宗羲特别区别了两种痛苦:

幽人离妇,羁旅孤客,私为一人之怨愤,深一情以拒众情,其辞亦能造微。至于学道之君子,其凄楚蕴结,往往出于穷饿愁思一第之外,则其不平益甚。(《朱人远墓志铭》)

所谓“众情”即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感情。黄宗羲认为表现“一人之怨愤”的作品固然亦能打动人,但是它的价值不能与为天下苦难而忧,替社会不平而鸣的作品同日而语。

(摘编自陆晓光《“穷而后工”:对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中一个重要命题的考查与反思》)

1.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