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pdfVIP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第1页

绪论

一、本课程的任务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任务:研究固态相变的规律性,研究金属或合金热处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处理理

论在工业生产中和应用。

地位:(1)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关键工序,

是发挥材料潜力、达到机械零部件轻量化的主要手段。(2)材料研究领域:研制和开发新材

料。

列举工业生产切削刀具实例,提出“服役条件”使用性能组织结构化学

成分(材料)

二、金属热处理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高水平。春秋战国~明清以前:从出土文物可见。

近代落后。明清~新中国以前:统治者闭关锁国。

现代奋起直追。新中国以前~至今:总体上和发达国家比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1)科研:

个别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总体研究水平相对落后;(2)生产: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

能耗较大,特别是技术设备和装备相对落后。

世界范围:十九世纪以前:民间技艺阶段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技术和科学阶段

现代:理论科学阶段:X-ray、SEM、TEM等检测手段的提高和应用,极大地促进

了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固态相变以马氏体相变为核心,围绕马氏体相变展开研究工作,材料工作者经历了一个多世

纪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用这些成果指导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值得

指出的是,马氏体相变的研究工作也存在一些未知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马氏体相变的研

究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1878年德国Martens首次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淬火钢的针状组织;

(2)1895年法国Osmond将钢淬火后的相命名为马氏体;

(3)1926~1927年X-ray衍射确定钢中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

(4)近代马氏体相变的研究领域扩大,由金属或合金扩展到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马氏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第1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第2页

体定义(命名)也存在诸多争论。

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共分六章。按照教学大纲接续上部分(金属学部分)内容排序为:

第九章: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奥氏体相变;

第十章:金属在冷却过程中的转变图;

第十一章:珠光体相变;

第十二章:马氏体相变;

第十三章:贝氏体相变;

第十四章:钢在回火过程中的转变。

第九章:金属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奥氏体相变

概述:热处理工艺一般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金属或合金的

内部组织结构,使材料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除回火、少数去应力退火,热处理一般均需要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温度使钢部分或全部形成奥

氏体,经过适当的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所需要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奥氏体晶粒大小、形状、空间取向以及亚结构,奥氏体化学成分以及均匀性将直接影响转变、

转变产物以及材料性能。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

综上所述,研究奥氏体相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章重点:奥氏体的结构、奥氏体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因素。

本章难点:奥氏体形成机制,特别是奥氏体形成瞬间内部成分不均匀的几个C%点,即C1、

C2、C3和C4。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第2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第3页

图1-1

§9-1奥氏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一、奥氏体的结构:

定义:C溶于γ–Fe形成的间隙式固溶体。

1

文档评论(0)

157****84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