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2024学年滨州市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5.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优秀乡村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乡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增强乡民凝聚力,引导乡民向上向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源泉,是实现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破解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乏力的创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比,乡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处于弱势地位。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一些村庄‘形虽在,神已散’,公序良俗失效,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现象增多,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乡村传统文化面临失序危机,乡村文化自信面临严峻挑战。
(摘编自裴晓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向》)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延安道路”既是党领导的革命大众主义的动员教育之路,又是民族形式、科学内容与大众方式相结合的文化发展之路,为创建新民主主义社会奠定坚实的文化、物质和政策基础。
延安时期党的乡村文化建设,肇始于动员农民的民族使命和解放农民的民主革命,发展于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以及开启乡村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是围绕抗战动员的中心任务开展的。面对抗日战争的危急形势,占有中国人口总数80%的农民是中国共产党首要争取的革命力量。凡要争取必先动员,动员就必然要经过文化和思想上的提高,提升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就成为抗战动员的基本前提。农民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是决定乡村文化建设实现程度的关键因素,而抗战动员则为乡村文化建设打开了新的入口。早在1925年,毛泽东就指出:①“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要使散漫的、蒙昧的、民族意识淡薄的农民群体转化为团结的、先进的、革命的斗争力量绝非易事。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意识到,农民的战争动员和文化启蒙需要依靠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政治觉悟的城市知识分子、学生或农村上层分子才能较易开展。
在乡村社会,由城市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组成的农村工作团积极传播着民族意识、救护常识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但由于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生活差异、思想隔阂及农村工作团的流动性,导致“宣传鼓动工作不能深入和农民得到的宣传印象不能巩固”,形成了一种断续式的、单向嵌入式的宣传教育模式。这也直接造成农民对民族危机的认识不深、对党的政治主张一知半解、对新文化新思想的茫然费解。为了切实动员农民,中国共产党必须尽快转变农村工作团、宣传队等工作方式,改变城乡之间、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文化脱节现象。1938年4月,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中,呼吁广大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要“下马观花”“到群众中去”,学会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形式宣传抗日,普及文化。在党的号召下,延安文人渐渐走出城市、深入农村,开启“文章入伍”“文章下乡”“新文化入村”的新实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思考了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新文化、在怎样的意义上革新乡村文化的问题。毛泽东指出:②“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农耕文明的集中表现,反映着农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现实生存样态,有其天然的历史延续性、系统整体性、内在合理性,而这也决定了乡村文化在应对变革时的强大韧性。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重视固有文化传统对农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影响,发挥其在推动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变中的过渡作用。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新文化乡土化是要“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1941年6月,中央宣传部表示,各种民间的通俗的文艺形式,特别是地方性歌谣、戏剧、图画、说书等,应尽量利用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和文化改造成果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不仅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内源性动力,也为乡村文化的存续与繁荣提供社会条件,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
(摘编自鲁杰、王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与现实启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滨州市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临沂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济宁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4-2025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4学年滨州市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