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单元 群文研习三.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周南》)

插秧歌(杨万里)

学习任务

1.学会展开联想,走进古典诗词所描摹的场景,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风俗美。

2.赏析古典诗词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如用词的变化、句式整齐、节奏明朗以及轻快的风格。

3.专题阅读描写劳动的古诗词,体会古人的劳动场景以及劳动之美。

素养积累

语言积累

1.根据语境,完成问题。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周南·芣苢》)

(1)给加点字注音。

①芣苢()②掇之()

③捋之() ④袺之()

⑤襭之()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采采:?

②掇:?

③捋:?

④袺:?

⑤襭:?

2.根据语境,完成问题。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杨万里《插秧歌》)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兜鍪()②蓑是甲()

③湿到胛() ④半霎()

⑤莳未匝()

(2)解释下列词语的基本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田夫抛秧田妇接:?

②笠是兜鍪蓑是甲:?

③唤渠朝餐歇半霎:?

④秧根未牢莳未匝:?

背景阅读

《芣苢》

《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为十五国风之一,大多数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芣苢》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民歌,明快而优美,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劳动之歌。

《插秧歌》

淳熙六年(1179年)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便写下了《插秧歌》。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曾任秘书监。他在朝为官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忧虑国事,主张抗金。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合称为“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特的诗风,号为“诚斋体”。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敏捷。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资料卡片

一、关于《诗经》的阅读方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期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作为一种四言体的诗歌,由于距今久远,诗体古老,今人读起来仍感困难。因此,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1.读懂《诗经》须从字、词、句入手

《诗经》作品,特别是《国风》《小雅》虽多出自民间的“里谚童谣”,但由于时代久远,语言变化,其中许多字词在今人看来却是生僻难懂。如“自牧归荑”(《诗经·邶风》)中:“归”,同“馈”,赠;“荑”,一种初生的毛芽草,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意的民俗。这些字的读音、意义若不搞清楚,这首诗就很难读懂。

2.要深究“比、兴”的丰富含义

“诗有三义,赋止居一,而比兴居其二。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以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模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如《蒹葭》每章开头都用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苍苍,白露未已”。不仅引出了“在水一方”的“伊人”,而且创造出了一种凄凉萧索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忧伤彷徨的心情。

3.在吟诵中咀嚼玩味

《诗经》作为民歌体的徒歌歌谣和整理入乐的乐歌,本来都是可唱的。后来乐亡诗存,歌诗变成了诵诗,古人便以“诵”代“歌”,目的是在反复朗诵中体会诗的韵味、情味,获得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享受。若只目视而不口诵,《诗经》所特有的音韵美和需要反复吟咏才能体会的深刻意蕴,便会化为乌有。

二、关于重章复沓的艺术形式

重章复沓,这种艺术手法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诗经》中。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具体表现在字词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艺术形式的起源:一方面是由于原始文化的积淀,《诗经》的创作本立足于现实,能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农耕文明为这一艺术形式提供了生活源泉。艺术美学的意义:一是章句的复沓美:音律的回环效应得以通过这种审美形式得到充分表现;二是旋律的主建美:这种形势对整个诗篇有重要的组织规范作

文档评论(0)

写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各种各样的文案策划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