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目录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1)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8)
第三章中药学……(37)
第四章方剂学……(47)
第五章中医内科学………………(61)
第六章中医外科学………………(70)
第七章中医妇科学………………(85)
第八章中医儿科学………………(99)
第九章针灸学……(109)
第十章诊断学基础………………(126)
第十一章内科学…………………(137)
第十二章传染病学………………(150)
第十三章医学伦理学……………(156)
第十四章卫生法规………………(160)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体现于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3.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4.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症
状和体征。
5.异病同治:就是指不同的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
相同的证型,也可以采取同一种治法。其实质就是“证同治同”。
6.同病异治:就是对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或者
处于疾病胃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其实质就
是“证异治异”。
第二节精气学说
1.精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源于“水地说”。
2.气源于“云气说”。
第三节阴阳学说
1.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
2.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
互斗争、相互抑制、相互排斥的关系。
3.阴阳的互根: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
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互根关系遭破坏导致“孤阴不
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4.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
则阳无以化”。
5.阴阳的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
则寒。
6.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7.昼夜阴阳属性: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
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
8.四季阴阳属性:夏天属阳中之阳,秋天属阳中之阴,冬天属阴
中之阴,春天属阴中之阳。
9.阴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
10.阳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
第四节五行学说
-1-
1.五行特征: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
润下。
2.五味:酸苦甘辛咸。
3.季节:春夏长夏秋冬。
4.五脏:肝心脾肺肾。
5.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6.五官:目舌口鼻耳。
7.形体:筋脉肉皮骨。
8.情志:怒喜思悲恐。
9.五声:呼笑歌哭呻。
10.五变:握忧哕咳栗。
11.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
木。
12.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
13.相乘: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
14.相侮:按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发生。
15.按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滋水涵
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16.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金平木、
泻南补北。
第五节藏象学说
1.五脏:肝、心、脾、肺、肾。
2.六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