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探究归纳法,把握诗歌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难点】:理解和品位优美、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正音(橘漫舸寥廓浮携侣峥嵘遒否遏);熟读;

2、快速背诵诗歌;

3、熟记文下注释。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5分钟)

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还记得是哪一首吗?

(学生回答:《沁园春·雪》)。(教师问)谁会背这首词

(学生试背,教师纠正)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它的格式和《沁园春·雪》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写冬景的《沁园春·雪》我们已经学过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沁园春·长沙》是怎样写秋景的,写的又是怎样的秋景。

【诵读课文】(8分钟)

1、学生诵读,教师指导(重点在节奏把握上);

2、检查全班背诵,抽两名学生独背;

3、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词的上阕,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色。

【上阕研读】:(30分钟)

1、思考:诗的开头三句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有哪些意象?)

(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

2、思考: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头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明确):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我们再看“独立”二字,“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为什么?

(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力当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锡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表现了他的坦荡和从容。】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

(教师点拨):它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展现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情景:在深秋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这“独立”既客观地介绍了独自一人的情况,又含有一种卓然特立的意味,表现了一种不凡的英雄气概。

4、我们再看“寒秋”二字。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和“悲”或“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首词中的秋是不是也是以悲或愁为基调呢?让我们继续下看:

5、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万类霜天竞自由。”】

对,共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板书),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初中我们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望”。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6.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我请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

【个别地方处理得还不够理想。朗读指导:“看”字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情。】

思考刚才的问题。【七句一共六幅画面(最后一句是总括)。】

这几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①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放眼望去,是“远眺”──这写得是远景,静景。】[板书]

②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收回来,是“近观”──这写得是近景,静景、动景。】[板书]

③“鹰击长空”怎样看?写得什么景?【“仰视”──高景,动景。】[板书]

④“鱼翔浅底”怎么看?写得什么景?【“俯视”──低景,动景。】[板书]

7、(教师启发):旧体诗词很讲究炼字,往往能一字传神,同学们找一找,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哪些字用的特别传神。能说说理由更好。

(明确):遍、染、透、争、击、翔。

请同学们挑出一个字来说说看,这个字妙在哪里?

(教师总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的是远景,“遍”字表现了万山的颜色都变成了红色,

文档评论(0)

尤利西斯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