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52T 1014-2015 地理标志产品 石阡苔茶加工技术规程.docxVIP

DB52T 1014-2015 地理标志产品 石阡苔茶加工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7.140.10X5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014—2015

地理标志产品石阡苔茶加工技术规程

Process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of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

Shiqianmosstea

2015-02-15发布2015-03-15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发布

I

DB52/T1014—201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加工场所要求 1

5原料(鲜叶)要求 1

6加工技术要求 2

II

DB52/T101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指导原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果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阡县茶叶管理局、石阡县茶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阡县茶叶管理局、石阡县茶业协会、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石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贵州苔茶集团、贵州祥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阡县夷州贡茶有限公司、石阡县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裕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阡县龙井乡茶叶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强、饶登学、胡华健、刘正荣、段长流、周胜维、赵权、景应超、熊璠、王飞、饶登祥、强飞、王秀英、梁登强、杨刚、肖光亮、李昌洲、粟光武、周金莲、陈兴创。

1

DB52/T1014—2015

地理标志产品石阡苔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阡苔茶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原料和加工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石阡苔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9年第88号)批准保护的石阡苔茶的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SB/T10034DB52/T532DB52/T632DB52/T630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地理标志产品石阡苔茶贵州茶叶加工技术要求

贵州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条件

3术语和定义

SB/T10034和DB52/T532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加工场所要求

4.1加工场所基本条件

应符合DB52/T630的规定。4.2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5原料(鲜叶)要求

鲜叶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污染物和其他非茶类夹杂物。分级质量要求见表1。

2

DB52/T1014—2015

表1鲜叶分级质量要求

茶类

级别

指标

扁形绿茶

特级

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

一级

一芽一叶初展占70%、一芽二叶初展不超过25%,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5%

二级

一芽一叶初展占60%、一芽二叶初展不超过30%,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10%

卷曲形绿茶

特级

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

一级

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10%

二级

一芽三叶初展为主,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30%

珠形绿茶

特级

一芽二叶为主,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10%

一级

一芽二叶占50%,一芽三叶不超过30%,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20%,

工夫红茶

特级

单芽、一芽一叶初展

一级

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10%

二级

一芽三叶初展为主,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超过30%

6加工技术要求

6.1扁形绿茶加工技术要求

6.1.1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摊凉→理条做形→摊凉→脱毫→筛分→提香。

6.1.2加工技术要求6.1.2.1摊青

鲜叶进厂后应摊放在茶叶专用摊青槽或竹匾上。按采摘时间,雨、露水叶,分级摊放,摊青室要求清洁干净,通风透气,无阳光直射。摊放厚度3cm~5㎝以内,厚薄均匀,中途应每隔1h~2h轻翻一次,避免芽叶损伤红变,摊青室应用开关窗户来调节空气流通,防止风吹茶叶失水过快变红。摊放时间一般在6h~12h,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叶质变软,青气消失即可。

6.1.2.2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