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二)》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1.1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情节以及所反映的古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语言运用
-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文中对牛郎织女生活场景的描写,如“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让学生学习这种简洁而生动的叙述方式。通过复述故事、进行角色对话等活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1.3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分析牛郎织女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在面对王母娘娘的阻挠时,牛郎披上牛皮追赶织女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情节体现了牛郎怎样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创新性的想象和续写。
1.4审美创造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等方面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例如,织女的美丽、善良和勤劳,牛郎的忠厚老实等人物形象,以及故事中对天上人间不同场景的描绘,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故事中的某个场景进行绘画创作或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牛郎织女(二)》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例如,故事中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他们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如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情节,这些细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中国民间故事往往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在《牛郎织女(二)》中,牛郎织女与王母娘娘之间的斗争就体现了这一点。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思想感情在故事中的具体体现,并且通过与其他民间故事的比较,总结出中国民间故事一般具有的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等特点。
2.2教学难点
-对故事中神话元素的理解和解读。《牛郎织女(二)》包含了许多神话元素,如天河、鹊桥等,这些元素不仅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宇宙观和文化信仰。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些神话元素背后的文化意义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天河在故事中既是牛郎织女分离的象征,也代表了一种神秘而不可逾越的力量,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去理解。
-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批判性思考。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王母娘娘的做法是否完全是恶的体现?牛郎织女的爱情是否只是简单的男女之情?通过这样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
3.1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牛郎织女(二)》相关的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星空、天河、鹊桥等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的场景之中。在讲解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时,可以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
3.2问题引导法
-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内容。例如,在介绍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分开后,问学生“如果你是牛郎,你会怎么做来寻找织女?”“王母娘娘为什么要阻止牛郎织女在一起?”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3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评价、对故事进行情节梳理和复述等。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人物形象(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从文中找出描写该人物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3.4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读文本,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例如,在表演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情节时,扮演牛郎和织女的学生需要表现出他们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