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姜巍2013E8004161057过程所*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背景特点工业应用具体方法展望背景*背景*离子注入生物体诱变育种是人工诱变方法的一种新发明。已经证实离子注入诱变,可以获得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为筛选优良的突变型菌株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离子束也可以作为介质进行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和转导。01近十年来,人们大量研究了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情况,并已获得了酶、抗生素和菌体物质等代谢产物的高产、优良菌株。探索了以离子束为介导的微生物基因组DNA的转基因研究,使微生物基因重组育种技术得以完善和补充,拓宽了微生物育种的方法。02特点正突变菌体的高效性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的四大特点,表明了其是一种物理效应、化学效应,是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为一体的综合诱变方法。它能够引起染色体的畸变,导致DNA链碱基的损伤、断裂,从而使遗传物质在基因水平或分子水平上发生改变或缺失,大幅提高变异的频率特点*.菌体细胞表面刻蚀性离子注入生物体的动量传递,可以根据直观的表面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注入的离子就像“手术刀”对细胞表面进行刻蚀,留下非常整齐的创面。动量传递的结果引起生物组织或细胞的表面溅射,造成细胞形态的变异。具体表现到植物细胞为细胞壁减薄、细胞膜损伤,甚至大剂量时细胞破裂、死亡特点*3菌体存活曲线呈“马鞍型”*特点存活率是微生物育种中常测指标,存活曲线是存活率的趋势直观表现。传统的物理、化学诱变方法(UV、γ-ray、EMS、DMS)均产生指数型或肩型的存活曲线,而离子注入诱变的存活曲线为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这说明了离子注入损伤小、突变率高的生物学效具体方法*离子注入装置—离子注入机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一台小型的ECR离子源装置由离子源、分子泵、进气口、真空室、感应圈、靶室和束流积分仪七部分构成。具有壁溅射低、离化率高、工作寿命长、能获得高密度氧化性离子流和注入剂量测定精确等特。离子源的直流放电或高频放电产生的电子作为轰击粒子,当外来电子的能量高于原子的电离电位时,通过碰撞使元素发生电离,碰撞后除原始电子外,还出现正离子和二次电子。正离子进入质量分析器选出需要的离子,再经加速器获得较高的能量,由四极透镜聚焦后进入室,进行离子注入。作量范围因注入机的不同而有差异。具体方法*离子注入微生物的方法微生物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生理状态一致,处于对数生长期菌体的单细胞进行理化处理。这样才能使菌体均匀接触诱变剂,减少了分离现象的发生,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对于以菌丝生长的菌体,则利用孢子来诱变。同样,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也符合该规律具体方法*首先,取培养活化的菌体种子液或斜面活化的菌苔进行稀释,一般是10-2~10-3的稀释度,菌体浓度为108~109个PmL为宜;然后,吸取适量的菌体稀释液涂布于无菌的玻璃片(233cm)或无菌培养皿上,显微镜检验保证无重叠细胞,自然干燥(约10min)或用无菌风吹干形成菌膜;放入离子注入机的靶室(具有一定的真空度)进行脉冲注入离子。要有无离子注入的真空对照和空气对照。具体方法*还有涂孢(胞)法和培养法,前者是将稀释的菌体或孢子悬液涂布于合适的琼脂平皿上,尽量减少细胞重叠,置于离子注入机靶室,抽真空进行离子注入;培养法是将菌悬液接种培养基平皿上,待长出菌落并产生大量孢子后,将平皿置于离子器靶室,抽真空后荷能离子注入诱变,常使用于具有菌丝的微生物,但是不能保证菌体的高活性。一般常用干孢法或菌膜法处理进行离子注入,且效果最佳工业应用*发酵工业上,以高产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提高发酵产物收率和品质,一直是工业单位的常用手段。但传统诱变方法的多次诱变往往导致负突变和抗性饱和。而离子注入却能打破此瓶颈,获得以目标产物为目的的高产、优良菌株。、菌源性酶工程方面,离子注入诱变成功的选育了多种酶的高产菌株。工业应用*生物工程研究领域,离子束作为介导转导外源目的DNA,在植物转基因方面已获得了表达。近几年先后得到转GUS基因的水稻、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麦和转水稻几丁质酶的小麦植株。但离子注入介导转基因在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甚少,宋道军等首次报道了以离子注入为介质将耐辐射异球菌的基因组DNA片段成功转到对UV敏感E1coli菌株中,耐辐射异球菌菌株的外源耐辐射基因在其体内得以表达。开创了离子束转基因在微生物中的应用,使基因重组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更加完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