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病历介绍患者,女,31岁因“发热、咳嗽2天”入院于2013年7月29日下午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口服布洛芬后体温可降至正常。7月30日中午再次出现发热,伴有咳嗽、咳痰,再次口服退热药后体温下降,遂来我院门诊行胸片示右肺下叶肺炎。入科查体:体温:39.2℃,脉搏:8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05/70mmHg,听诊右下肺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辅助检查:胸部CT(2013-07-31.本院)示右下肺高密度影。初始用药病情变化白细胞1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0%,C-反应蛋白139mg/L。肝肾功及尿便常规未见异常。患者咳嗽、咳痰,每日咳约20余口黄痰。最高体温较前有所下降,有痰易咳出,症状好转继续目前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减轻。体温较前明显下降症状好转治疗有效患者今日周身出现红色皮疹,并伴瘙痒复查血常规及胸部CT患者今日无发热,咳嗽、咳痰减轻,症状好转继续目前治疗病例分析复查血常规显示:病例分析患者一般症状好转,感染指标较之前下降,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突然再次出现发热,考虑可能由药物热所致。周身红色皮疹应为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复查胸部CT示:0102药物热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与用药有关的发热反应。文献报道药物热有5种作用机制,其中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与其他原因的发热比较,药物热的主要特征是,一旦给药停止药物热将消失。药物热的发作时间一般为给药后7—10d,其中抗菌药平均为7.8d。大约18%~29%的患者会发生药物热的皮肤反应[1]。苏长海,王星.药物热概述[J].中国药师,2011,14(3):422-424药物热药物热诊断依据为[2]:药物热感染性发热者应用抗生素后体温下降.继续用药体温再次升高找不到其他原因;感染性发热者应用抗生素后体温反较用药前更高,不能用原有的感染来解释,因为患者一般情况好转;非发热患者用药后出现发热,不能用原发感染来解释;有上述任何一项,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逐渐下降者。李春梅.抗生素致药物热47例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2):204病例分析患者入院后,针对病情进行抗感染、抗炎、祛痰等治疗,前七天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体温进行性下降至正常值,并且一般症状好转,第八天出现皮疹及体温升高。分析患者所用药物,可导致皮疹的药物有头孢吡肟粉针、氨溴索注射液,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及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其中最常见的为头孢吡肟,可导致药物热的最常见药物亦为头孢吡肟。头孢吡肟为广谱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及消化系统,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8.7%-27.6%,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风团、眶周水肿及皮肤潮红。该患者用药7天后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及皮疹,且用药期间未食用过可致过敏的食物,故怀疑可能为头孢吡肟所致药物热并发皮肤反应。病例分析病情变化患者今日体温有所下降,皮疹未消退,咳嗽、咳痰减轻患者皮疹未消退,咳嗽、咳痰减轻,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患者停药后体温降至正常,进一步支持头孢吡肟引起的药物热患者症状好转,偶有干咳,查体示周身红色皮疹减轻,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体温已正常2日。患者周身无皮疹,无发热,偶有咳嗽,无痰,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细胞粘附分子(研01).ppt
-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ppt
- 综合商业广场项目智能化弱电系统专题汇报.ppt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ppt
- 辛弃疾词三首(上课).ppt
- 质量管理寓言故事.ppt
- 美术《图形变变变》.ppt
- 雅思口语高分策略.ppt
- 食品现代分析与检测(导论).ppt
- 闻写作培训初级.ppt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工匠精神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方略.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信心的变迁趋势与形成机制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群体画像与塑造机制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家庭伦理电影的道德叙事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农村儿童心理问题风险预警与分级干预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中国青年现实思想困惑的解析与应对研究.docx
- 课题申报参考:新时代“枫桥经验”嵌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