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_选择性必修三册)..docx

2025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_选择性必修三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田家炳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典型代表,这一遗址中发掘出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十几处大型公共建筑。由此推知,当时这一地区()

A.阶级对抗渐趋激烈B.贫富差距日益明显

C.社会组织能力强大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牛河梁遗址群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典型代表,发掘出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十几处大型公共建筑”可知,牛河梁遗址群出现了大型公共建筑,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组织能力强大,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阶级对抗的程度,排除A项;从牛河梁遗址的公共建筑情况无法看出贫富分化的情况,排除B项;早期国家产生是在夏商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夏商时期,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根据天文星象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记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等内容;商朝的殷历设置了闰月,并将一年区分为春、秋两季。材料表明,夏商()

A.对自然界的认识有所提高B.农业发展推动社会分工

C.统治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D.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可知,夏商时期人们根据天文星象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对自然界的认识提高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当时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提高,没有体现社会分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并不能体现浓厚的神学色彩,排除C项;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并不能说明社会经济是否有长足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3.有学者指出,汉代选举,大体而言,被选人最先要进学校读书,才获补吏,才获察举。这就形成了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举、由选举而考试、由考试而被任用的流程。而在当时,读书机会本就难得,所以往往会造就“书生贵族”这反应出察举制

A.使政府得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B.使地方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C.使经学世家容易变成士族门阀

D.使考试做官成为社会风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察举制下容易出现“书生贵族”,即在读书机会较少的情况下,通晓经学的世家会成为门阀,选项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察举制下优秀人才成为正式官员流程漫长,因此不一定能选到优秀人才,而且察举制选拔的标准是德行,选项A排除;材料提及汉代读书机会较少,说明当时教育发展程度极为有限,选项B排除;选项D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察举制,排除。

4.唐代科举除设明经、进士等常举科目外,还设置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的制举科目,包括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

A.士族阶层开始衰落B.科举取士具有随意性

C.平民政治地位提高D.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唐朝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主要考明经和进士两科,是科举制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制举是为了选拔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故D选项正确,“开始”的说法无从体现,故A选项错误;随意性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科举制有利于保证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故B选项错误;在制举考试中,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无法体现出平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与否,故C选项错误。

5.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隋至唐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北魏时期实行租调徭役制度,必须要服徭役,在隋至唐中期,岁役上“无事则收其庸”,两税法中赋税主要以土地和财产作为征收标准,丁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体现了人身束缚的逐渐减弱,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具体赋税征收的标准,不能体现政府赋税剥削沉重,也不能体现农民负担的减轻,排除BD项;材料内容为赋税制度的变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A项。

6.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