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课件
中药化学概述中药化学成分与结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与结构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与代谢中药化学成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
01中药化学概述
定义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学科,旨在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特点中药化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中药体系,具有成分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作用多靶点性等特点。中药化学的定义与特点
研究对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效成分、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等。任务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中药新药研发、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药化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中药治病,并对一些中药的化学成分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药化学逐渐从经验走向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分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和深化。未来,中药化学将继续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中药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02中药化学成分与结构
单糖、低聚糖、多糖等。糖类根据苷元结构分为香豆素苷、木脂素苷、蒽醌苷等。苷类包括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等。苯丙素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
黄酮类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萜类和挥发油单萜、倍半萜、二萜等。醌类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等。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
03生物碱类有机胺类、吡咯烷类、吡啶类、异喹啉类等。01三萜及其苷类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02甾体及其苷类包括皂苷和强心苷等。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
糖类具有羟基和羰基,可形成氢键,具有旋光性,多为无色结晶,可溶于水,有甜味。苷类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多具有旋光性,多为无色结晶,可溶于水,一般呈中性或酸性。苯丙素类具有苯环和丙二酰基,多具有酚羟基,呈酸性,可溶于碱水,多与糖结合成苷存在。各类成分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醌类具有不饱和酮结构或羟基蒽醌结构,多具有颜色,可溶于有机溶剂,多与糖结合成苷存在。黄酮类具有酚羟基和苯环,多呈黄色或淡黄色,可溶于有机溶剂和稀碱水,多与糖结合成苷存在。萜类和挥发油具有异戊二烯结构单元,多具有香气和挥发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油。各类成分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具有三萜烷骨架结构,多呈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可溶于有机溶剂和稀碱水。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类具有甾体母核结构,多呈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可溶于有机溶剂和稀碱水。具有含氮杂环结构,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030201各类成分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糖类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等生物活性。苷类具有强心、利尿、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苯丙素类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醌类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黄酮类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生物活性。萜类和挥发油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具有镇痛、麻醉、抗菌等生物活性。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
03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常用溶剂有水、乙醇、甲醇、丙酮等。溶剂提取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如挥发油、香豆素等。通过加热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再经冷凝收集。水蒸气蒸馏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在高压条件下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出来。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等优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方法
123利用不同溶剂对中药化学成分的选择性溶解,实现组分的分离。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萃取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如薄层色谱、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法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pH值等条件,使中药化学成分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达到纯化的目的。结晶法分离纯化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介绍其提取方法(如乙醇提取法)、分离纯化技术(如聚酰胺色谱法、硅胶色谱法等)以及结构鉴定方法(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以生物碱为例,介绍其提取方法(如酸水提取法、醇提法等)、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子交换树脂法、硅胶色谱法等)以及结构鉴定方法(如质谱、核磁共振等)。以挥发油为例,介绍其提取方法(如水蒸气蒸馏法)、分离纯化技术(如分馏法、色谱法等)以及结构鉴定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提取
文档评论(0)